合计需要超过300分。
“学术因子?我只知道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是国际通行的期刊质量评定标准,以两年为统计周期,发表数量和聘用转载的数量计算,得出个分数。
可以简单粗暴理解为游戏、动漫角色的战斗力。
《天仪博物》的影响因子在26左右
《历史钩沉》影响因子21
《檀香大学学报》影响因子10左右
几乎所有正式班型的期刊都有影响因子,包括白墨那边的《古代趣闻》,它的影响因子估计0.01…
今天编辑部说起,于闲方才知道有学术因子这么个事情。
毕竟三流院校大多数学生这辈子只写过一片毕业论文,那都不算发期刊,根本不存在因子一说。
“怎么获得学术因子?”
“必须发表有效论文,或者发明创造等成果。”
只是发缝合怪模式的洗稿文章不记入学术因子。
一篇有质量的论文发表后,综合考虑对应期刊的影响因子、论文内容对相关领域的重要性、前沿性等因素,综合判断一次学术因子。
期刊的影响因子两年为周期计算,所以每年分数都会调整;
学术因子是学者个人的,一直累加,像购物积分一样。
“想成立新研究所的话,最低要求是核心领队学术因子合计超过300。”
“如果是单人开办研究所呢?”
“单人...”
编辑还真极少听说单人开设研究所的情况,往往是教授大牛跳出来单飞,不存在学术因子不足的问题。
向同事问了一圈,编辑才回复于闲。
“于先生,单人开设研究所,要求学术因子200。”
“这样啊...”
于闲今天第一次听说这个概念,对200分还挺抽象的。
“刚才的计算方式太复杂了,你直接说我发现长臂浑元龙的论文值多少分?”
“即时得分是11.3,根据对后续研究的影响还会调整。”
“那还挺难的...”
发现长臂浑元龙的论文后期可能会上调几分,于闲还在《历史钩沉》上发了关于这个化石论文,分数就比首发描述的低很多。
想要凑200分...岂不是得发现十多个新物种?
或者大量较低的学术因子累积凑上200分。
要求确实严格,官方给出成立研究所的门槛相当高,大多数学者都是累积个几年,十几年才能达标。
于闲却已经在思考自己能直接拉出多少个新物种了。
死神翼龙算一个、原始祖鸟算一个...现在所在的寒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