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后续研究队

作者:水产鲜鸟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能勉强自己,今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古生物圈子不能没有你啊!”

肖旭日一波耿直的言论把于闲给听笑了。

“不至于,不至于,圣姑山风景区那边怎么样了?”

“哎,喜忧参半吧。”

所谓树大招风,可想而知风景区的热度上去,必然要面对更多的麻烦。

不过,肖旭日说出来的事实和于闲想象中有点差别。

原以为无非是客流量激增,基础设施跟不上之类,没想到让肖旭日头疼的是古生物研究组织。

石英洞窟连续发现龙化石,这一热点通过新闻媒体和直播间广为传播,除了吸引游客之外,还引来了其他研究团队。

后来的研究者想法很简单,于闲没有团队、没有设备和规划,短期内在石英洞窟发现三处恐龙化石...

换真正的专业团队,岂不是能找到更多!

想法没问题。

换位思考,假设于闲是个不知道寻龙图谱存在的普通人,肯定也和他们的想法一样。

而且石英洞窟确实有可能存在其他恐龙化石,但开采难度大得吓人。

在空旷区域,化石未被埋在地下的情形中,寻龙图谱的探测极限超过两百米;

于闲和化石之间的阻挡物越多,探测距离越短。

可以理解为wifi信号,古代图谱也是一样的道理。

那么,当化石埋进地里或者在山体内部,寻龙图谱探测距离大大缩短,根据地质不同,受限程度不同。

再差再差,总归能探测大十几、上二十米深。

也就是说,石英洞窟二十米深的地下、二十米厚的岩壁内部才可能存在于闲找漏了的化石。

石英洞窟那地方,怎么可能让人凿壁、钻地20米。

而且这是以寻龙图谱最糟糕的探测距离举例子,没准要挖30米、40米,地毯式挖掘才能找到恐龙化石。

石英洞窟哪里经得起那样折腾,真要给均匀挖开,圣姑山风景区的一处山坡得塌下去。

即便游牧民族的文化在现代社会没那么鲜明,圣姑山也还是寒疆高原人民心中的圣地之一,容不得乱来。

“他们没有乱搞吧。”

“有...”

听筒里传来肖旭日丧气的声音,“前后一共三支研究队伍,在石英洞窟里头敲敲打打,什么都没发现,反而破坏了不少天然石英。”

“呃...那没办法。”

寻找恐龙化石的难度相当大,基本靠运气,世界上不存在“化石探测器”一说。

顶多是考察某块地形区的地质,知道下方有沉积岩层,可能存在化石,仅此而已。

可想而知其他研究队伍前来,顶多有两条寻找思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