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低了静脉收缩的外力。
在短短时间内,周辰给出了许多准确的治疗措施。
所有医生护士都在第一时间辅助他完成了。
紧接着,他们为患者进行了ct平扫。
片子显示,患者目前关于出血的形态及密度征相,已经趋于稳定。
为确保万无一失,周辰还要求给患者进行了ct血管造影,进一步识别潜在的血管病变。
终于,已经确保患者颅内不再出血了。
庆幸的是,患者之前的出血,并无脑室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由此证明,周辰的一系列急救措施是非常有效的。
刚刚降血压,纠正凝血异常,预防并发症等一系列举措,周辰都显得十分专业。
接下来,更重要的关注点便是继续降颅压,以及预防复发性脑出血和其他严重血管事件的发生。
现在患者有了手术指征,终于可以开展手术了。
周辰心中始终存在一个疑惑。
为什么医院不给患者实施内镜血肿清除微创术呢?
他们反而却选择传统的,更容易损伤周围脑组织,不利于患者预后的开颅手术?
或许,是因为每个医院的治疗方案不同吧。
当周辰开口直接问了这个问题后,得到的答案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原来医院里唯一掌握内镜血肿清除微创手术的陈家伟主任现不在医院。
没作多想。
周辰转身,迅速戴上了塑胶手套。
他一声令下:“马上准备为患者进行神经内镜血肿清除。”
听到这话,急救室里的赵医生,神经外科、重症科、神经科等各科在场的医生都同时一脸的不可思议。
他们神色奇怪地互相对视了一眼。
他们心头同时产生的一个疑问是:
这么高技术含量的手术由谁来做?
周辰这位20来岁的年轻人么?
这是不是太过冒险?
真不敢置信。
他们这么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客观上看,这位高龄患者的血肿具体位置在她重要的脑功能区。
基于内镜手术的操作过程受到空间限制,以及其神经内镜是二维成像,成像效果不具立体性,容易发生视觉错误,精细程度不够高。
主观上,这项手术对于手术实施者的要求较高,需要医生具有十分高超的技术手段和十分丰富的临床经验。
否则,一旦手术中,手术使用的精密器械的方向发生一丝一毫的偏差,或解剖位置时,内镜镜头被血液污染,发生视觉错误。
再或者操作者的某一个动作不到位,发生抖动,那在此过程中,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