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彝族人家特有的美食

作者:没有桥的河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会自然是以牛肉为主;

彝寨人数众多,但能上宴席的人很少,除去楚留香炊事班战士之外,彝寨里也就几为老人能坐在大屋之中,更多的人是分列站在大屋门外;

包括那位年轻的苏尼都没有资格进入宴席席位;

宴席是在彝寨最大的屋内进行,彝家人采用分食制,不像汉族那样合桌而坐;

大屋之内很是热闹,平时是彝家人开会议事之所,如果没有什么大事,比如战争,彝家人也很少在这里聚会;

平时有什么事情都是到阿则尔哈屋内商议;

今天宴会是彝家人全牛宴之下,最高等级宴会;

彝家的全牛宴是可以与满汉全席相媲美的宴席,要准备一次全牛宴也要好多时日;

摆在楚留香与炊事班面前的主食是一种叫“坨坨肉”的彝家大菜,这种美食,所有彝族地区都有,是彝族的民族专有味道,是彝族人家特有的美食;

坨坨肉是彝族人民吃肉食的基本制作方法。

在制作上,不论猪、牛、羊,宰杀后均连骨带肉切成如拳头般大小的块块,故称为“坨坨肉”;

在云南人的习惯中,将“块”这名词更加细分,“大块”叫坨,“小块”才叫块;

一般一块东西有二两以上,基本都称呼为“坨”,“块”这词,在云南一些特定场合,因发音音调不同,如:肉铺中还被用作动词;

坨坨肉的制作非常讲究手艺与火候;

宴会上所食用的坨坨肉,全程都在大屋中间的火塘进行,楚留香看的真真切切;

将已经切成坨坨的鲜肉,冷水下锅;

当锅中飘起血沫之类的杂质,用勺舀出;

在烹煮的过程中,锅内除了肉以外,什么都没有放,甚至是食盐都没有放;

煮至八成熟,便捞入簸箕内,撒上盐巴等调料来回簸荡,使盐和调料在来回簸动的力道中渗入肉中。

来回簸动,是一个体力与技巧并重的活计,坨坨肉滋味的好坏除了掌握必要的出锅火候之外,这来回簸动,也是非常关键;

当来回簸动到肉没有一点水份溢出,则立马为客人端上,客人必须在食物冷却之前食用,否则这坨坨肉就是另一番味道了。

坨坨肉的出锅时间非常讲究,一般人还真无法掌握确切火候,出锅早了,肉还没完全熟透,出锅晚了,肉则变得有些“柴”了;

“柴”是形容肉煮过头了,吃起来没有嚼劲,不新鲜,肉变得绵软,没有肉食本该有的回甘口感,没有烹饪技法带来的专有滋味;

烹煮坨坨肉并不是谁都能胜任,尤其高规格宴席,烹煮的人都是大家公认的高手,为楚留香烹煮坨坨肉,就是一位看上去近50岁的中年人;

坨坨肉在吃时除放盐与调料外,不再进行任何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