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们四时焚香,以祈平安。”
“哦……原来如此啊!”
(这就是现在朝廷信重的夷教专家?)
对视当中,都从别人的眼神里看到了怀疑,于是,本来留下甚长用时计划的谈话草草结束,客气的表达了“老前辈老大人”的尊重后,三人带着一肚子的鄙视,离开袁府,路上计议,觉得偌大袁府内,虽然倒也富贵气象,但除得袁天雁身侧那名武者外,再没第二人堪言。
“那家伙,便是那个叛徒马道空吧?”
适才谈话时,袁天雁只介绍说“这位是马协领。”这是地方上的军制,千五百人一校,五百人一旅,百人一协,协领如有实职,手下也有百来条汉子,巷间社里,那也足为一霸。但这人却低调的紧,绝不说话,只是含笑在一旁陪坐,偶有些茶水之事时,还趋前顾后,熟络的很,全不显出别扭,袁天雁也一幅理所当然的样子,好象浑不觉得这样驱使一名武官有何不对。
“如果是那家伙的话,不奇怪啊。你看他是个协领,但走出去,连下面的队正,也未必放他眼里的。”
马道空这个名字,在官府的层面上,知道的人颇不为少。毕竟,近年来颠乱袁州的“太平三乱”中吕大、吕光富之乱,就是终结在他手中。
所谓“太平三乱”,说来其实略不符实:第一乱的张治仔、陈七十之乱,根本就是白云菜被官逼民反,当陈七十代表太平道起事呼应时,白云菜上层甚至还表现出了极大的不信任—在他们,始终还是希望能够将自己的心情表达至帝京,得到一个被招安的机会。一直到初乱平息,千万头颅落地,教首无空被锁拿上京,千刀万剐之后,残余教众才真正放下幻想,与太平道全面融合,继而,在吕氏兄弟的带领下,在仙游、同安诸地起事,声势最大时,曾两围武荣,震动东南。尤其是他们所打出的口号,对下层民众有极大吸引力,甚至连守城军队中,也有人为之动摇。
也就是在这时候,亦思巴奚军正式走上了舞台。
本来只是由部分夷商通过商会的形式出资维持的一支极小规模的队伍,力量也被严格限制在治安层次,但面对道军围城,武荣守官不得已接受建议,允许这支部队扩大编制,更换甲兵,更给予其“乡营”的半官方身份。
随后,全由色目人组成的这支雇佣军,展现出了凶狠的破坏力,他们不畏死生,没有顾忌,在用完全是拼人命的消耗战打崩了农民军的士气与组织之后,这些或者碧目金发,或者褐瞳黑发的异乡人,如同嗅着鲜血的鲨群一般,死死缠绕,疯狂追击。他们的屠刀所向,更不止于已然崩坏的农民军,武荣周边的袁州地方世家如汪、柳诸家,甚至是天南林家,都有人口田宅被他们摧毁,激怒之下,差点演变成地方世族私兵与诸色目佣军的战争。
但当事情闹大后,亦思巴奚军却从帝京得到了预料之外的强大支持,皇子帝逍遥一派毫无保留的给出了保护与扶持,而其它有能力与帝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