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完了,她才想起来还没有询问魏仁浦的主意,这位三巨头当中最无声无息的宰相。
和另外两位大少爷才子相比,魏大人是个标准土人。
魏大人从小苦出身,家境寒微,当年读完了书,就到洛阳来谋生。
在船上,魏仁浦把破旧的上衣扔进了济水,还说:“若不发达,就再也不度河回乡!”
这种英雄气概在他进城的时候就消失殆尽。
看城门的兵丁看见他衣冠不整,当场罚钱五十文。
魏大人后来成了枢密院的小吏。
他并不那么出口成章,也不会高谈阔论,没有风度,也没有姿容,但是他从军征讨契丹的时候,成了后来当皇帝的大将郭威信任的人——他记得所有关于敌我双方的数字——兵马、粮草、辎重。
能对一支大军进行数字管理,这是中世纪军队里最缺的一种人。
魏大人听了王溥和范质的看法,听见符太后愿意听范质的,知道事情已经不好,但还是努力说出自己的想法。
“太后,一件事情到耳朵里,我们应该先判断有没有,再决定怎么办。”魏仁浦说。
这个刚健豪迈的老臣一开口,那两位进士老爷都觉得惭愧,他们都没有确认消息的来源。
“兵部没有接到奏折,边镇也没有发来急报,我不知道为什么要立刻发兵。”魏仁浦看看范质和王溥说。
“魏大人的意思是,我们就要按兵不动吗?”符太后有点不太高兴。
“太后,您的消息从何而来?”魏仁浦反问道。
“是一个中官听来的。”太后说。
“中官如果听说这种消息,应该迅速通知开封府或刑部,我们来查这个消息的来源,才是正经,不加判断,就说给太后,这是谣言惑主,应该诛杀掉这样的奴才。”魏仁浦说。
这个刚老头!
范质和王溥都直叹气,这句话不是把太后得罪了么,要杀太后手下的宦官心腹,这不是顾命大臣应该随便开的口。
“这不行,这是忠于我的人,才把话说给我听,我已经来跟你们商量了,魏大人还要杀我的人,是觉得我的心腹人太多了吗?”符太后一下子就陷入了对抗状态。
“臣绝无此意!”魏仁浦跪下施礼。
“那你觉得应该如何?”符太后也觉得话说重了,就问魏仁浦。
“李太尉在山西,魏王在河北,契丹大军有动向,他们一定会有本奏,我建议我们派出快马去河北、山西探听消息,同时让东京的禁军备战,确认有敌情再出击,可能更为稳妥。”魏仁浦说。
李太尉是李筠,大周的名将。
魏王,就是符太后的爸爸符彦卿,是老资格的节度使和名将了,柴荣封他太尉和王爵,希望他能够成为外孙的有力护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