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给的待遇很不错,做了几次饭之后,巧姐发现做饭不方便,太累人,于是就自己出钱雇了一个厨娘。
这是一个抚州女子,夫家姓秦,去年死了,来东京投奔娘家哥哥,嫂子嫌弃,就出来做事,大家就称呼她秦嫂,秦嫂二十七八岁年纪,在那个时代不算年轻了,不过眉眼生得很不错,淡扫蛾眉,颇有一些风韵。
最厉害的是,金陵和鄂州的风味,秦嫂都能拿得起来。
巧姐用了秦嫂几天,就觉得大快朵颐,还做东请了徐太实、段美美他们吃了一顿鄂州风味的菜,大家都觉得不错。
但段美美却觉得这个菜有蹊跷。
比如秦嫂常做豆豉紫苏烧出的武昌鱼,分明是南方风味特色,但是这开封地处黄河,市面上一向难有这南方鱼上市,非得有人从南方运过来不可,秦嫂这鱼,从哪里来的?
段美美旁敲侧击问了巧姐几句,但都觉得不得要领,但是巧姐告诉美美说,秦嫂连工带料,一个月五贯,还不用包住。
这个价格实是太便宜了。
就像是一个厨艺爱好者贴钱玩票,不眠不休的感觉。
段美美也去通报了义父徐太实,但是太实也劝他:“巧姐是小贵的人,我们要包容她一点。”
“我不是嫉妒或者对她不满,我是觉得她身边的那个人相当可疑。”
秦嫂手艺虽然好,但有个大毛病。
懒得收拾。
段美美做客栈出身,后厨的事门儿清,她管的厨房,盐是盐,酱是酱,醋在哪,浆水又在哪,清清楚楚。
但是这厨房被秦嫂借用之后,那就糟糕了。
油滴在外面,醋洒在灶台,浆水弄污了搌布也不清洗干净、炸过的花椒,拨拉到地下就眼不见为净。
这个人没有受过职业的勤行训练,不是厨子这门里的人。
同时,这种哩哩啦啦的作风,也完全不是一个小门小户过日子嫂子的做法。
倒像是一个娇生惯养的有钱女子,突击学了几个南方菜,跑来这里来卖弄秀手艺来的。
段美美赶紧去找霍一尊,想要他跟着秦嫂,看看她下班之后去哪,但是秦嫂很谨慎,几次都穿过霍一尊不熟悉的铺子,从后门通过,甩掉了他。
“她应该是个本地人,或者至少是一个在本地生活多年的人。”段美美说。
“你说得太乐观了,我看,她就是一个暗桩。”霍一尊说。
“抓起来问问看呢?”徐太实就准备行动。
“慢来,有的暗桩未必是敌人的人。”李嗣归劝住了他。
“还能有谁的人?”段美美说。
“陛下的人。”李嗣归一脸严肃。
段美美打了一个寒噤。
天家无父子,皇帝在大臣家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