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不光是台下的流民,就连靳川也诧异不已地赶紧拉着张不周小声说道:“张公子,您之前说让这些流民后代进入学堂,我们已经觉得是仁至义尽了。男孩子就算了,我朝有科举一途,将来说不准有天赋高的能鲤鱼跃龙门。可是这女孩子,读书又有何用呢?”
张不周道:“靳大人,我曾听闻这么一句话,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这句话的意思很好懂,这文中的少年二字,可曾标出男女之别吗?别的地方我管不着,可是在张家的庄子上,无论男女,只要尚在学龄,就该进学堂去读书。这花费嘛,全由我来出。学堂上的先生若不同意,我会亲自去说服。”
靳川不好再说什么,只能依言喊出,台下的流民一阵躁乱过后,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的女孩子都欢呼着跑向程耳身后的队伍。张不周在台上看得笑了。
程耳带队走了,这些孩子要带往张不周指定在庄子上学堂附近新盖的宿舍。按照张不周的设想,这些孩子都要送进张二良的学堂,教书先生不够的话,就再去请几位。对于张三恭之前所说的让他们也去劳作的提议,张不周嗤之以鼻,一群小孩子,能干什么。万一伤了碰了,得不偿失。
最后剩下的人,只有蒙学还尚早的孩童,上了年纪的老人,和一些妇女。这些人眼看着其他人被挑走,只剩下自己,再想想好像没什么活计了,渐渐不安起来。几个妇女凑到最前边,壮着胆子问大老粗李嗣业,“小哥,你那旗上是什么字,给我们说说呗。”
李嗣业平日里性格彪悍,面对敌军和刺客面不改色的他,此时被几个妇女弄得面红耳赤说不出话来。张不周嘿嘿一笑,上前说道:“有技术的、有力量的、有前途的都已经被挑走了。他们要去做的,是修堤建房开河读书这样的大事。但是,不要以为你们被剩下来,所要做的事情就不重要了。人活在世,离不开衣食住行四字。常言也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我们要做的,就是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后勤工作。”
台下的流民议论起来,不明白后勤是什么意思,不过衣食住行是听懂了的。
张不周也不过多解释,李嗣业拉开大旗,“后勤”两个大字随风飘扬,浩浩荡荡的队伍扬长而去。
都安县的问题,除了人口少以外,最重要的是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低下。为了有效扭转这个局面,张不周决定,除了住宿上采用大通铺以外,在生产资料的管理上采用生产队模式,将所有人力资源、粮食、物料等等收归庄子上公有,集中分配使用。在吃饭上要采用自助式食堂制度。根据程三民的反馈,时间紧任务重,那么昼夜不停,采取十二时辰无休,每四个时辰为一班岗的三班轮换制,很有必要。而为了满足这种工作制度,就要保证食堂可以全天候开放,随时都能用餐。因此,对于四十岁以上的女子,张不周将其定在了食堂大妈的岗位上。从生火到洗菜,从切菜到做饭,每个岗位上都留够了充足的人手。
而年轻的女子,则要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