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称之为伟大的作品,是因为它已经超出了我的点评范畴。我怕我低微的文学水平侮辱了这首诗。”
“我怀着一颗卑微的心,将桓哥创作的这首《琵琶行》写了下来,放在微博下面的图片里,以供大家欣赏。”
在最后,浮沉贴上去一张图片,图片上是《琵琶行》的全文。
他的微博下沉寂了几分钟,大约十多分钟后,开始陆续出现了很多评论。
“好一首《琵琶行》,就算在华夏几千年的璀璨文化中,这首《琵琶行》估计也是最优秀的作品。”
“浮沉,你确定这首诗不是某个大师的作品?”
“这不可能是一个学生能够写得出来的。”
“我终于知道今天晚上为何出现了那么多关于‘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打油诗,原来是出自这里。”
这时候,又有人发微博了。
这一次发微博的人比浮沉在文学上的地位要高出不少。
清风允,当今华夏一名著名的学者,经常在报纸媒体上发表文章,文学功底深厚。
这天晚上,他写文章写到了一半遭遇灵感枯竭,便登上了微博。他的微博粉丝不算多,只有十几万,但是这十几万不乏文学界的成名人物。
平时清风允在写作完成时,经常会来到微博上放松心情,顺便寻找灵感。
翻看了几个自己关注的学者、文学大v,发现对方并没有发有建设性的新微博,心中微微失望,觉得索然无味,正想退出去。
忽然他目光微凝。
因为他看到了微博热搜第一的话题。
“琵琶行?”
清风允露出疑惑的表情。感觉这三个字似乎和娱乐圈扯不上什么关系,倒是有点文学的韵味在里面。
一般来说,清风允对微博热搜话题从来都不感兴趣,因为这些热搜榜几乎被明星的各种琐事包揽了,而他对明星的消息半点兴趣都没有。但是这一次,清风允犹豫了片刻便点进了相关的话题页面。
于是,他一眼就看到了微博工作人员置顶的《琵琶行》全文。
清风允认真读了四五遍。
心情激荡下,又摆出了纸和笔,小心翼翼将《琵琶行》全文摘抄下来,然后捧着它的手稿,爱不释手。
直到差不多将这篇乐府诗背诵下来后,他才登上微博发了一篇消息。
“挑灯赶稿,恰好遭遇瓶颈,苦思良久依然没有灵感,于是想上网放松下心情,顺便看看是否能够找到灵感。然后……无意中,我点进了微博热搜第一的话题,看到了《琵琶行》。第一遍读《琵琶行》时心中只有惊艳,第二遍读时便有了灵魂的震撼,第三遍时多了诸多人生感悟……直到最后我将之背诵下来,我才发现,它居然是一个名叫王桓的学生写出来的。感慨有之,震惊有之,不信有之……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