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机会。
能够让他亲自写奏章、文书的情况,也只有可能是给中央朝廷写点东西了。
那么,海昏侯常备两个砚台,并且都陪葬入墓中。
这说明海昏侯生前应该是勤写作之人,如果只是一年给汉宣帝写几份奏章,那不至于两个砚台轮着用。
那么,问题就来了。
一个昏庸无道的人,会没事就研习书法吗?
汉代的列侯乃至诸侯王墓,都发掘了不少。
但是出土砚台的绝对是少数。
大部分诸侯王和列侯,实际上平常不亲自写作的,大多都是口述然后由专门的记事官去写。
真正会用到砚台的,说明他生前没少亲自写文章之类的。
一个没事就知道吃喝玩乐,作乐消遣的昏庸贵族,肯定是不可能去干这种事情的。
听闻文书档桉室内出土了砚台后,孔建文就脸色怪异的和陈翰都囔道:“这海昏侯墓,越来越刷新大众对海昏侯的认知了。”
“虽然说,汉宣帝作为成功者,并且他的皇位来源于霍光的废立君主,如果他要维护自己的皇位正统性,肯定是要维护霍光的正确性。”
“所以在霍氏家族被汉宣帝秋后算账后,霍光的功绩却没有被抹除,甚至汉宣帝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从政治角度看,既然汉宣帝肯定了霍光的功绩,那他废掉的刘贺,不管本人到底是什么样的,那也必须是个昏庸无道的昏君,才有被废的理由,才给汉宣帝上位的合理性。”
“但是真的从海昏侯墓,发现了一个与史书记载完全不一样的海昏侯刘贺,还是让人很唏嘘啊。”
“考古真的是一件,充满了意义的事情。”
面对孔建文的感慨,陈翰十分认同的点点头:“是啊!”
如果没有考古学家,如果没有海昏侯墓的出土。
虽然学界早就有刘贺可能是被抹黑了的说法,毕竟27天干1000多件坏事,任何逻辑正常的人都没办法相信。
但是真实历史到底如何,已经被尘封在了岁月之中。
就算现代人对《汉书》的记载有各种怀疑,但是也只能停留在怀疑,停留在心照不宣上。
不管是在教学历史,还是公开讨论中,刘贺都只能是史书中记载的那个“无道昏君”!
这就好像是,大家知道刘贺其实不一定是昏君,写史书的人也几乎是明着说了,我就是夸大了,刘贺不可能这么的坏。
但是因为没有实际上的证据,大家却对这段青史没有任何推翻的能力。
可是,海昏侯墓的出现,改变了这个现状。
虽然说,暂时还是没有办法去将海昏侯“无道昏君”的形象洗白。
并且他也不至于到“洗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