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十六章 “大刘记印”

作者:顾屈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玉质和漆木的耳杯,都是用来喝酒的觞。

不过青铜的就不一样了。

青铜的耳杯,到了西汉的时候,更多可能就是拿来当做盛放食物的用具,而非是喝酒的酒具。

只能说贵族们的享受程度上来了。

以前最早青铜耳杯才是“觞”,只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有了漆木耳杯后,冰冰凉的青铜耳杯,就不是那么好入嘴了。

更别说古代酿造的酒,都是低度酒,大部分都是烧热后喝。

也就是所谓的“温酒”。

那青铜杯就更不适合了,散热太快了。

于是这种青铜的耳杯,渐渐就被当成了食具,拿来放食物了。

众所周知,西汉时期的人是分餐制。

而分餐制下,一人食实际上不需要太大的食具来装的。

就像现在的日料那样,都是用小碗。

那青铜耳杯的大小,就刚刚好可以用来当食具了。

不过,这些日用具的出土,并不是内椁室最重要的文物。

实际上,就连那个龙头匜,都不是。

真正称得上重量级的文物,是庄云鹏在内藏室左上角的一个漆盘上,发现的一枚玉印!

这枚玉印,很不起眼的放在了一个漆木盘内,没有专门装玉印的漆盒,就这么大咧咧的放在漆盘内。

而这个漆木盘,也十分随意的躺在内椁室的一角。

不过其自身独特的材质,是很难逃脱考古工作者的视线。

庄云鹏一眼就看到了这个玉印,当即就拿了起来。

这个玉印的大小,符合西汉印的标准,也就是“方寸之印”,比大拇指大不到哪里去。

而玉印本身,则是方形龟纽,也是较为常见的样式。

但是其是用上好的白玉制作的!

哪怕过去了两千年,但是玉质依旧非常细腻光滑,并且散发着温润的手感!

拿到手后,庄云鹏迫不及待的就翻过玉印,想要看看玉印上印了什么字。

玉!

按照西汉制度,是只有皇帝、皇后、太后才能够用玉做印,并且皇帝做的玉印,被称为玉玺!

但是说是这么说,实际上诸侯王也可以使用玉来做玉印,并且中央基本上也不管。

不过,在印面上,诸侯王的玉印只能称“xx之印”“xx王印”,是绝对不能称“玺”的。

敢刻“玺”的话,小命不保!

翻开印身,庄云鹏皱着眉头仔细辨别了一番后,不确定的呢喃道:“大...刘...啥印?”

印面四个字,他只认出了其中的三个字,大、刘和印。

“大”字好认,在小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