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章 开!

作者:顾屈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带剑,诸候三十而冠带剑,大夫四十面冠带剑,隶人不得冠,庶人有事则带剑,无事不得带剑。”

对西汉的贵族来说,剑就是自己的第二生命。

平常出行的时候,那是绝对要剑不离身的。

对他们来说,一把好剑,一把配得上自己身份的剑,非常重要!

所谓君子配件,这种儒家的说法,其实就是延续自周代的礼仪制度。

精美的宝剑,不仅可以防身,还能彰显使用者的显赫身份。

在汉代的时候,天子上朝时,都需要佩戴宝剑的。

除了天子,其他大臣都不能够穿鞋、带剑进入大殿。

但是,有一种很特别的荣耀,叫做“剑履上殿”!

如果天子赐予某位大臣剑履上殿的权利,那这位大臣就可以带着宝剑上朝!

这被视为是天赐的荣誉!

不过,到了王莽的时候,这原本是天子用来赏赐重要大臣的荣誉,彻底被玩坏了。

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入朝不趋。

这三大特权,王莽集于一身,然后就篡汉了。

至此之后,剑履上殿从一个臣子最大的荣誉,变成了权臣的标配。

但凡是能行废立之事的权臣,都得有这三大特权才行。

董卓如此,曹操也是如此。

再来个加九锡,那基本上就是权臣要篡夺王朝的意思了。

特别是到南北朝的时候,南朝这边的多次政权交替,都是权臣集齐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后,再加赐九锡,然后天子就可以禅让了。

至此,佩剑这种优良的君子传统,彻底被玩坏了。

大臣们在不上朝的时候,也不敢带剑了。

你没事带着把剑是什么意思?

想要把剑带到朝堂上?

还是想要获得剑履上殿的权臣标配荣誉?

渐渐地,华夏贵族、大臣、君子们出门佩剑的传统,也就不再有了。

到宋明时期,读书人们彻底成为了手无缚鸡之力的“君子”,别说佩剑了,就连剑都握不动。

甚至还认为读书人没事练武乃是有辱斯文的事情。

这些读书人殊不知,他们汉代的祖宗们,一个个可都是一手诗书,一手刀剑,上可治军,下可治民的!

这才是真正的君子!

......

收拾好几把在主椁室中“近身”守护海昏侯2000多年的古剑后。

陈翰就将目光,投放到了主棺之上。

内椁室的清理工作,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

几位领导们,也对这主棺,有所想法了。

根据主棺的大小来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