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七十五章 刘贺:我真惨啊

作者:顾屈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的话,那我就隐藏好自己的才学。

可以看得出,在刘贺十多年的被软禁以及后来四年成为海昏侯的日子里,他的心理是经过多次且激烈变化的。

从一开始的孤傲,不服,到后来的愿服,再到最后的皇帝如果愿意用我,我也愿意尽心干,要是不用我,那就算了。…

估计也是刘贺亲眼目睹了汉宣帝登基继位后十几年的施政,看着汉宣帝做出了不逊文、武二帝的功绩后,这才有了这番心路历程的变化。

只是,虽然刘贺最终已经放下了与皇位失之交臂的怨念,汉宣帝也不可能用这个曾经坐过皇位的人,交付他任何差事。

而且在海昏侯四年的时候,又将其封邑削了三千户,这一下子让刘贺心生愤慨,甚至吐血气急,不久就病逝而亡了。

虽然史料中记载刘贺体弱多病,经常需要在床榻上休息。

但是再体弱多病,也没有这么巧到前脚削掉三千户食邑,后脚就病亡了。

刘贺多半还是被汉宣帝给气死的。

想想他也确实挺惨的。

原本都老老实实放下了,打算“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了,结果平白无故的,只是因为一点小事,直接将自己四千户食邑削掉了三千户。

能不悲愤,气愤嘛!

孔建文和温所长,颇为感慨的放下了玉印。

至此,玉印算是搞清楚情况了。

第二天,社科院考古所和江西所的考古人员,就再次齐聚在了内棺停放的实验室内。

既然在内棺里出土了私印,那会不会出土海昏侯和昌邑王的金印呢?

这不免让所有在场的考古人员,都无比期待了起来。

至于为什么是金印而不是玉印,也是有说法的。

在做私印的时候,因为官方没有任何明文制度规定,所以理论上私印用什么材质都行,没人管。

遂先生不过只是个五大夫,但是他口中含的“遂”字私印,就是用质地一般的玉做的。

刘贺的“刘贺”印,也是私印。

但是!这仅限于私印!

在官印的用度上,西汉官方是有严格规定的。

皇帝的印用玉,称为玉玺。

诸侯王与列侯用金,称之为金印。

也就是“皇帝六玺”和“xx王之印”“xx侯之印”,这些印的材质是不能逾越的,什么等级就用什么材质。

所以在南越王墓发行玉质的太子印和金做的帝印时,陈翰才认为这是逾越制度的行为。

海昏侯印和昌邑王印,自然得是符合汉代制度的金印才对。

现场考古人员,对这两枚金印,也是非常期待的。

只不过,内棺里的情况,很是复杂。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