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笑着把杨业明的事情说了一遍。
“师父,这个是杨老写给师叔的信。”然后从公文包里掏出杨业明写给启功的信,交给吴新平。
“杨业明,这个人我认识,是一位爱国商人,在国学和书法上,造诣很高。你师叔要知道了,一定会很高兴。”吴新平接过信笑着说道。
“回头得让师叔请客,不然这封信不能给他。”张俊平笑道。
“就这样!让他去知味斋请客!”
两个人简单的说了几句,继续开会。
“陆总,楼总,你们的特刊和创刊号做好了吗?”
“做好了,这才也算是借了艺术品编档的光,特刊和创刊号都做出来了,这是样刊您看一下!”陆昭德和楼新英赶紧拿出两本厚厚的样刊交给张俊平。
“师父,您看过了吗?”张俊平扭头向吴新平问道。
“我看了,感觉还不错!”吴新平点点头。
张俊平先拿出《bj画店》创刊号,封面还行,很简洁,但是又充满的艺术的美感。
作为一本艺术类的杂志,如果连一个封面都设计不好,那这本杂志也没有办下去的必要。
翻看之后,张俊平自信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没有发表意见,继续拿起特刊看了起来。
接着,又拿起《中国印象》自己看了起来。
办公室里很静,陆昭德和楼新英紧张的看着张俊平。
他们忙活这么长时间,是否成功就看张俊平的一句话。
“总体来说不错。
只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楼总,《中国印象》是一本综合的艺术杂志,内容应该涵盖所有的艺术品类,而不是仅仅针对书画这一块。
我看了一下,《中国印象》却是也涉及到了传统手工艺这一块,立面包含了玉凋,牙凋,木凋的一些内容。
但是呢!书画这一块占比太大!
如果是某一期杂志,字画占比大一点没关系。
现在咱们发行的是创刊号,咱们就应该开章明义的告诉读者,我们的杂志是干什么的。”
“我知道经理,我们立马调整!”楼新英脸色有些不好看,但还是点头答应道。
“还有一点,那就是《中国印象》一点要兼顾趣味性和阅读性。
要让读者看《中国印象》像看一本有趣的一样。
我之前好像提到过,每一件古董的背后,都有许许多多的趣事或者精心动魄跌宕起伏的故事。
你们要把故事讲好,把传统工艺融入到故事里面去。
而不是像做学术报告一样,发一下数据上去。
其实,你们可以学习一下香江的八卦小报,娱乐报刊杂志。
当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