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

作者:日本警视厅笫四搜查班警部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后,无需从包装箱中取出导弹即可对其进行软件更新。

作为“amraam可生产性增强计划”的产物,aim-120b还对制导舱中的6块电路板进行重新设计,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部件和新的数字处理器,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新的制导舱代号为wgu-41/b。

aim-120c是在aim-120b的基础上,按照产品改进计划”(p3i)经过多阶段系列化发展而日益完善的。

aim-120c的主要特点是翼展和舵展有所减小,便于内挂,增强了抗电子干扰能力和战斗部杀伤能力。

谷媬

加长发动机舱段可以增加射程,可以拦截巡航导弹等小目标。

在此阶段,形成aim120c-3、aim-120c-4、aim-120c-5、aim-120c-6和aim-120c-7共5个型号。

aim-120c-3是p3i第一阶段的产品,1991年开始研制,1996年交付使用。

为适应f-22隐形战斗机的内挂和增强抗电子干扰能力,它采用截梢的弹翼和舵面、新型wgu-44/b制导舱,并配装改进的自动驾驶仪。

aim-120c-4/5/6是p3i第二阶段的产品。

aim-120c-4于1994年开始研制,1999年8月交付使用。主要改进是采用性能更强的wdu-41/b战斗部,毁伤能力提高10%。

aim-120c-5于2000年7月交付使用。

主要改进是将发动机舱段加长127mm,增加推进剂的装药,总冲增加10%,射程增加15%。

在aim-120c4战斗部方面所发现的扩爆管问题也在aim-120c5中得到了纠正。

除此之外,它还进行了大量的软件改进。

aim-120c-6通过采用象限目标探测器的新型引信系统,提高了杀伤能力。

aim-120c-7是p3i第三阶段的产品,1998年10月开始研制,2003年进行首次发射试验,2004年3月完成工程研制,2007年8月完成作战试验与鉴定。

2008年初在空军服役。

aim-120c-7保留了aim-120c-6的引信、战斗部、火箭发动机和舵机舱,但对雷达导引头进行了重大改进,包括导引头天线、接收机、信号处理器以及软件算法等,使导弹即使处于恶劣的电子干扰作战环境下,也能够探测、截获和跟踪各种目标。

在2003年进行的演示试验中,该型号导弹击落了由电子干扰保护的两个目标,从而证明了它的抗干扰性能。

aim-120c-7导弹是f-22隐身战斗机2005年投入使用后的主要武器。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