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军事方面其实并不比西方差,当十九世纪普鲁士建立现代军事制度,也就是职业军人体系的时候,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建立了魏武卒,那也是中国历史最早的一支职业军队。
刘明遇一方面对于中基层军官进行打着军规旗号的识字学习,就是自己培养自己的班底,明末时代,虽然涌现无数能征善战的将领,其实何尝不是在战争中自己摸索学习出来的,老朱同志在建立大明朝的时候,同样也是采取一边战斗,一边学习。
特别是队列学习,是培养士兵军人气质的最直接手段。只有在动作上追求整齐一致的军人才能在未来主动地有意识地用集体的纪律和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只有整齐的阵型和一致的动作才能在战场上让新兵鼓足勇气与敌人对阵,只有让这种和集体保持一致和同步的理念渗入士兵的骨髓变成他们的一种本能,才能确保这些士兵在未来的战场上不会面对敌人掉头逃跑。
天字局面对建奴不会调头就跑,是因为刘明遇许诺的田地,其实他哪有什么田地可以赏赐给士兵,这不过是画饼。
当然,有这支军队,不能完全依靠朝廷来养,朝廷连保证温饱都做不到,士兵没有力气训练,怎么可能有较强的战斗力?
这就像做生意一样,养兵千日用在一时,需要前期投资,重赏刘明遇现在没有权力,将来天雄军返回大名府,以三个府的田税,还需要补充。
刘明遇为什么要在各司之中设立一个独立的军法队?全军还成立军法司?就是为了维持队形,不准士兵逃跑和撤退,逃跑的话,军法官说砍人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但是,军法官督战和赏赐,只是一时借用,长期有效的办法,还需要训练。别看只是进行队形训练,每个士兵一顿饭要多吃两个馒头,或者两碗饭。
其他各局怎么样,刘明遇管不着,他只能以自己的赏赐以及声望从系统商城里兑换一定的粮食,来维持天字局的正常开销。
面对凶悍的敌人固然需要勇气,但是从迈着整齐的步伐前进的队列中转身掉头逃跑,同样需要勇气。
队列训练,训练的并不是士兵的表面文章,训练的其实是士兵的心理素质。当然,仅仅训练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经过几天的训练,天字局的队形虽然松松垮垮,至少有些样子。
一连几天,天天都是这样,那帮苦命的士兵简直就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病倒的累倒的躺倒了一大片。好在,天字局有自己的医护司,受了伤,可以去医治。
无论是治伤,还是在训练中的加餐,都需要钱的支撑,在古代旬训是正常现象,三日小操,五日一大操这都算是精兵。
比天雄军天字局相比,那简直就是小儿科。
现代敢于搞地狱式训练,那是因为现代人的营养供应绝对充足甚至过剩,身体承受得住那超强的训练强度,可是明末的士兵哪有这样的营养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