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总之,在一片和谐的氛围之中,刘明遇与崇祯皇帝结束了会见,当然,崇祯皇帝在这次接见刘明遇的过程中也获益匪浅。
首先,他通过与刘明遇的深入交谈,崇祯皇帝头一回知道,他一直痴迷的圣贤之书并不是万能的,那些书只能教给他权术。
权术有用,然而其实也没有用。对于一个没有权术的君王来说,再高明的权手,也是绝对无法驾驭群臣的,但是在国计民生领域,权术毫无作用,得靠技术。
比如说那个一口井浇五亩田的例子,按他的办法最多只能保住一亩田,没准还会累死人,但一个手压吸筒装置或者一个螺旋泵就能轻松的保住五亩田的庄稼,甚至获得丰收。
崇祯皇帝还是头一回知道,改变一下思路就能让效益翻倍再翻倍了……
其实在遥远的欧洲大陆,从中世纪的黑暗中走出来的欧洲人已经开始走上刘明遇所说的那条路了,生产力随之得到解放,效益越来越高,再加上大航海时代带来的巨大收益,最终为欧洲的工业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欧洲大陆,工业文明已经露出了一抹曙光,但是在古老的大明,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还是守着男耕女织的传统不放,开始迅速落后。
刘明遇的决定,提前开始工业化。他现在也兴趣去打土豪分田地,带着整个天下百姓去革大明王朝的命,也没这个必要,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农民破产,这为他将来的工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
刘明遇京城期间,隔三差五的接受崇祯皇帝的饮宴邀请,崇祯皇帝是用自己的方式,示恩刘明遇,也想拉拢刘明遇。
刘明遇也没有着急返回宽河城,宽河城的规划已经制定好了,剩下的问题就是执行问题。
宽河城,刘家军军部后院。
自从杨纤纤抵达宽河城之后,作为刘明遇明媒正娶的夫人,陈天泽就把刘家军的所有账簿交给了杨纤纤。
杨纤纤别看才十六岁,比刘明遇还要小一岁,可是对于这些账目审核,有着自己的过人本领,当然,她其实也不是一个人。
在杨纤纤嫁给刘明遇的时候,还带着一个陪嫁丫鬟燕儿,两名陪嫁仆从,他们是一共四个人嫁到了刘明遇家中。
承如开篇所说,刘进遇为了给自己的傻儿子刘明遇娶一个高门大户人家的闺女,花了八千两银子。结果被一顿狠喷。
有的说八十两都多,八百两可以买一百人。但是注意,人与人的价值是不同的,杨绍中虽然死了,家道中落,可人家依旧官宦人家的子女,长相,其实不值钱,关键是人的能力。
普通百姓人家的闺女,从小培养的无非是孝敬公婆,照顾丈夫,生儿育女,顶天了。
可是官宦人家的闺女,一旦出嫁,嫁的肯定不是普通人,至少也是门第相当的人家,这样的人家,其实就是一家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