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
三四句写泰山雄峻磅礴。
五六句是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
七八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
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
而杜甫为何人?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而这一首《望岳》也是杜甫众多流传千古的诗句之中,属于上上乘之作。
此刻的李秋月也就随意一瞥,就已经被诗中的气势给震惊到了。
李秋月虽然从小习武从军,但是李秋月怎么说也是卫国公李靖之女,从小还是受到了不小的文化熏陶。
所以吟诗作对李秋月还是懂得些许。
同时也自然懂得如何欣赏诗句。
他真的有如此才情?这人是一个大夫,还是一个才子?
一时间李秋月有深深的看了姜承两眼。
李秋月来到姜承面前,整个过程也就短短的几个呼吸之间。
但是李秋月的情绪转变,还是非常多的。
“这是你写的诗句?!”
刚刚的李秋月的情绪变化也是非常精彩的。
先是愤怒,然后就是嘲讽,再则惊讶,最后变成了震惊。
看着李秋月如此表现,姜承不由的心中暗想。
难道她被我的诗句给惊讶到了?
想到这里之后,姜承就颇为兴奋了起来,如若真的如此,那么姜承靠作诗来扬名,也不是不可行的事情!
“的确眼前的这些诗句,全都是我所作,不知道将军你可否感兴趣?如若感兴趣的话,我倒是能够便宜一些卖与将军如何?”姜承颇有几分激动的开口。
不过说道这里,姜承顿了顿,然后想到了什么一样,再次连忙开口说道:“当然,将军我这个诗句并不贵,我可以便宜卖给你,只需要二十枚铜板即可,你看如何?”
虽然刚刚被姜承稍微震惊到了一下,不过冷静下来的力李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