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说二十年没见面了,再不见就老了,另外就是一个同学走了,车子开进了河沟,再也没有醒来。
大家说以后有机会还是多聚聚吧,聚一次少一次了,也一起缅怀一下同学,寄托哀思。
同学会选择了曾经的教室位置,老教学楼不在了盖起了新楼,为了大家心中还有那么一点念想,就安排原教室的对应的位置而已。
一开始大家相视无语,二十年没见了,也没有了当时同学间亲疏远近的小圈子,像刚入学一样,竟不知从何开始聊起。
慢慢地大家从各自生活,各自现况说起,才逐渐熟悉了起来,说到当年学校的点点滴滴时候,便开始各自谈笑风生,老朋友多年未见的亲切感就来了。
班主任已是校长,当年的体育委员依然个头是最大,以前活泼开朗的班长感觉木讷了许多,可能是常年田间的风吹日晒,肤色粗糙黯沉,像极了鲁迅笔下的闰土。
大家都说:“高山变化真大啊,当年个头那么小,坐在第一排,现在除了体育委员没人比他高吧。”
谈话间,大伙还是聊到了初中二年级的那场获得一致好评的梁祝,还有他的搭档珊珊。
班长问:“高山,她也在s市,你们见过面吗,她应该也是结婚生子了吧?”
高山摇头笑笑说,同在s市,却从未相见。
寒暄了一个下午,为逝去的同学募捐后,同学们就陆续散去了。
高山看着时间还早就决定去校园兜兜,二十多年了,暑假的校园显得特别的静谧,当年那些小树苗都已成参天大树,根深叶茂,郁郁葱葱。
这个校园与他在校时的模样已大不相同,有了橡胶跑道的操场和馆似乎刚落成不久。
他走着走着来到了当年食堂旁边种满桃树的小山坡,学校当年唯一可以集休闲、观景、聊天看书的好去处。
每当放学时候同学们就会拿着书本三三两两地在这边看书边聊天。
那是日复一日单调校友生活最惬意的时刻。
小山坡过去了那么多年倒似乎没有什么大变化,一些樱花树代替了桃花,碎石小道也换成硬化的水泥路而已。
时过境迁,睹物思人。
高山一个人孤零零地在曾经那么熟悉的小道走着,时光似乎倒流,以前总嫌弃总吐槽的校园此时便亲切了起来。
此情此景,花花草草也逐步地将沉积多年心底,点点滴滴往事激活了。
高山记得每次晚饭后,夕阳西下,那个和她搭档表演的女孩常常坐在上坡的那个凸角石头上,双手捧拿一本书,颔首垂眸,悬空的双脚伴随着郎朗的读书声像个钟摆,晃来荡去。
晚霞印照在那张稚气未脱的俏脸,斜坡上拉长了她欣长的身影。
他就那么拿着一本书远远地看着,偶尔她的目光投射过来,他就快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