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县令对于宋时初的佩服已经到了最高境界。
如果换一个弄出这个东西,就算不邀功也会想要一些便利,比如说生意上的关照,比如交税上的关照。
但是并没有,她似乎是真的不在意。
这样的人如果多几个,大胤何愁不富裕。
想到前些天发下去的各种种子,嫩芽,罗县令就头疼,那些东西可是关乎能不能吃饱肚子这种民生大问题的,结果现在天气这样,也不知道种子种下去以后能不能活,也不知道能不能顺利收货。
想到这些罗县令本来大好的心情再次消沉下去。
当官的,想要做一个合格的官员的总是那么艰难。
认真负责的都是极为辛苦的。
瞧着罗县令,宋时初想到这些见过的几个县令,齐昇的父亲省心的很,不好不坏的,不欺压百姓也不会多青白,所以肠肥肚圆的,还沾了齐昇的光,早早的升职了。
隔壁县的那个贪官,脑袋都已经削了好久了。
之前的沈怀箬,还有现在的罗县令,一一对比一下,她还真的就乐意把手里的东西免费给眼前这个负责的好官。
要让后人看见负责的官员会有人相助,做一个标榜。
也许在这个时候还没有什么效果,但是以后肯定有用的,人的精神支撑,不能让人觉得清官结果都是惨淡的。
“宋娘子您看我的眼神有些古怪啊!”罗县令正发愁着,一回头对上宋时初的目光,这个时候他突然就轻松了。
灾难这么多,他不能太杞人忧天了。
如果真的有危机,他就得想办法面对,如果想不到办法,那可能就是天意如此了。
“古怪?没啥古怪的就是想去鸣凤阁听戏去,罗县令有时间啊?一起听听啊!”宋时初开起玩笑来。
谁都知道罗县令的三个儿子是多奇葩。
现在的二儿子就在鸣凤楼唱戏!
还唱出了名头,相当于后世的顶流,甚至还有人为了罗二公子一掷千金。
宋时初听传言听的太多了,这不懂了心思想去看看。
罗县令掐着胡子的手顿了一下:“改天,等这些事情解决了,本官就请宋娘子看戏去!”
宋时初立刻应允,生活还是需要调剂的。
罗县令带着爬犁离开,立马安排起来赈灾的事情。
宋时初瞧着雪越下越大,亲手给祁老先生还有卫太傅织了围脖手套还有帽子,大冷天里,这俩老头都没有要说休息,每天我那个学堂跑。
研究开学后应该传授的知识。
靠山村里,巡逻的事情也变得像模像样,瞧着晚上巡逻的人兢兢业业,银瓶带着院里的两个小丫头还是加班加点拿着羊毛毛纺线织手套。
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