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朝代都一一捋了一遍,也没有找到类似的官职,一时间有些困惑。
柳如是那时却轻笑了一声,说:“汉唐集团本是南极大洲来的人,他们哪里与我等一样?何必在乎他们给他的官职是几等几级?”
钱谦益恍然大悟了,是啊,他只要与汉唐集团攀上关系就行,何必在意黄宗羲的官位大小呢!
哈哈,只要能攀上关系,他钱谦益的才华如何是那黄宗羲能比得上的?!
但是钱谦益却没有给顾炎武写密信,因为两个有个大大的过节。
当年,顾炎武同乡有个姓叶的豪绅,此人因田地的争执对顾炎武一直衔恨在心。
在1658年时,他买通顾炎武的仆人陆恩,让这个姓陆的诬告顾炎武“通海”,意思就是小顾这个人勾通境外敌对势力吧。
当时,那个叶乡绅还不惜血本出钱贿赂松江太守,叫太守逼令顾炎武自裁。
事情急迫,顾炎武的朋友们都来给他想办法。有一位朋友为顾炎武向钱谦益求救。
前文说过,钱谦益是个文人,原本担任过明朝廷的礼部尚书。
鞑虏大兵一来,他投靠了他们,带头剃发,保留了礼部侍郎的官职。
当时钱谦益本来就欣赏顾炎武的才学,见他落了难,就答应救他,但是要求顾炎武声称是钱门弟子,这样之后才更有名义来行事。
但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顾炎武的朋友知道顾炎武不会答应,又怕耽搁了救人,就私下假托顾炎武的名义,给钱谦益写了回信,同意自称钱氏门下。
顾炎武听说后,又气又急,赶忙派人去追回书信。
眼见追不回来,他就跑到通衢大道上张贴公开信,声明自己决不做贰臣钱谦益的“门生”。
钱谦益原本一片好心,但却还掉了身价,那时不由恨恨地说:
“顾宁人怎么这么急躁?!”
但是他也只能讪讪而止------怀恨在心也许算不上,过节肯定是有了,所以,双方也许是宁死也不肯来往了。
可惜的是,在钱谦益正在组织众多贤士大鸣大放来声讨鞑虏强盗的时候,黄宗羲的回信还没有到,所以他无法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只能任由阎尔梅、归庄和万年少三个人在贤士qun中高声宣扬他们自己的正统而大义的想法:效忠我大明方是有识之士!
不过,仍有相当一部分贤士虽然口头上无法与他们三个人辩驳,但是,他们心中早已经没有了大明的影子,都在打算想办法投了汉唐集团。
阎尔梅、归庄和万年少三个人想的是忠臣不事二主,好女不嫁二夫;一部分人想的是识实物者为俊杰,良禽择良木而栖------不管怎么说吧,无论他们怎么想,怎么做,大家都能神奇地找到相反的理论依据。
有的人把这种传统文化叫博大精深,兼容包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