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虾这种“换壳永生”的方式让科学家也希望能在人类身上实现,既然身体的细胞有分裂上限那么更换衰老部位是否能突破衰老机制呢?显然这类领域还属于初步探索的阶段,只是找到了一条如何规避细胞衰老的方法而已,然而自然界还有一种通过“返老还童”的方式来达到永生的生物——灯塔水母。
当然了,还有另一种动物,那就是长生不老的灯塔水母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科学家无意中发现灯塔水母在恶劣的环境中会蜕变成幼体状态,当环境恢复正常时这种幼体会重新生长成水母,对于灯塔水母这种奇怪的生长方式一直到2010年的《自然与科学》上直接称其为“不会死亡的动物”,灯塔水母在幼年时期是一种锚状的水螅体,直到成年以后才逐渐长出伞形体,当灯塔水母开始重回幼年期时,它身体内的细胞会转变成为干细胞状态。
然后还能重新发育成组织和器官,这也是在自然界发现的首个能体细胞转干细胞的生物!
甚至还有无法杀死的蛭形轮虫。
“可能人们大多都知道水熊虫这种生命力超强的微生物,但有一种生活在水中的蛭形轮虫比水熊虫更厉害,它和水熊虫一样能在任何极端环境下存活下来,哪怕是在超强的辐射环境下也无法杀死它,并且在脱离辐射环境后蛭形轮虫能修复被辐射破坏的dna,水熊虫虽然生命力顽强但没有能修复dna的能力,这种微生物是显微镜之父列文虎克最先发现,并在发现的同时就质疑这种单性繁殖的微生物是如何进行自身进化的。”陈渊说道。
人类的衰老虽然是因为染色体的端粒变短导致细胞死亡的,但是站在科学的角度来看自然死亡对整个生态链来说是很正常的事,因为生命进行新老更替才能让基因进化得更完美,衰老是自然界优胜劣汰的最好选择,生命个体一旦停止了进化就必定会带来衰退,生命体进行新老更替才能保障种群更适应环境。
而且这些看似不会衰老和死亡的生物并没有成为生物链的顶端,显然永生的机制并没有给它们足够多的优势,恰恰是因为它们的生命力并不够顽强才需要这些能力实现种群的延续,目前的医学领域一直希望能在人体植入其它生物的基因。
然而这些改变了dna的新生人类还是人类吗?
基因工程可以延长人的寿命,但是又说长生不老这个东西谁也受不了,因为生命。
是受到大自然的约束的。所以在这个自然的原则法则之下,尽可能的生长拓展,但是你不能触犯这个法则,那就是大自然不允许任何生物永生不死。
人类科技发展到现在,觉得自己的科技水平很高了,但是你自己回想一下,人类之前所出现的5代文明,不算是文明的就是生物。存在地球上的时间,可能凉一年的都有人类出现,才五六百万年,他们存在了那么久,他们难道就没有净化吗?他们就没有想过延长自己生命吗?人类五六百万年就有了自己的智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