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范的地盘频临东海,属于齐地一部分。
朱温战败朱瑾兄弟,王师范畏惧的使人投附。
朱温主要敌对是河东军与淮南军,不愿大军向东远征,接受了王师范归附。
王师范以为朱温大军西征关内,中原空虚,借着勤王大义出兵夺取齐鲁之地。
行军司马刘鄩,攻占了兖州。
王师范使人,去往河东军淮南军连横,请求讨逆宣武军朱温。
河东军元气大伤,李克用不敢再主动出击,只是回信赞许。
朱温得报大怒,命令葛从周率领大军东征兖州,命令侄儿朱友宁东征青州。
淮南军杨行密响应王师范,海州出动七千淮南军支援,大将王茂章统帅。
同时,泗州再次出兵数万进攻宿州,兵锋指向徐州。
朱温发兵支援徐州,葛从周兵围兖州城,暂且围困不攻。
另一路的朱友宁,大军挺进青州,数次击败青州兵。
朱友宁轻敌冒进,在石楼作战时,飞马冲杀入敌阵,不想遭到王茂章的淮南军反扑,坠马战死。
朱温接到报丧,暴怒的痛心疾首,朱友宁是他非常倚重的侄儿。
七月,朱温亲率二十万大军东征青州,大败青州兵和淮南军。
王师范再次认怂投降。
朱温不能短期攻陷青州城,接受投降,保留王师范的青州刺史,只接管了平卢节度的其它州治。
.....
淮河以北纷争不休。
淮南,大江两岸和两浙,一片安居乐业的太平景象。
升州全境兴修水利,开垦更多农田。
上元府持续建筑城池,商业八方往来,江宁愈发繁华似锦。
韦扶风定居上元府,作息规律的过着安宁日子,实则川南军和杭州书信,借着行商不断往来。
长安信息,昭宗困居大明宫,朝廷诸事皆由崔胤把持。
崔胤正在募兵,意图重建朝廷军力。
韦扶风嗤之以鼻,重建朝廷军力?愚蠢的纯粹找死。
崔胤此人,就算有心重振大唐,也逃不脱史书奸臣的骂名。
兴庆宫门面支撑起来了,川南军信使南北能够通达。
占据长安的宣武军,凤翔府的王建/军,没有出兵长安城外阻绝南北。
韦扶风得知了天策府元妃的信息。
韦扶风斟酌之后,回信成都神策军隶属于天策府,号称天策军府,让神策军成为历史。
另外,建制扶风军府和黔王军府,川南节度军退居地方军号。
三大军府分别管辖各级军力,白虎堂居中调度,形成三大军府兵力插花配置。
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