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夜色走一回路。这大雨,总不可能从早下到晚吧?”
杨本满显然是下定决心要去作坊城。
杨家可以调动的流动资金,全部都投入到了作坊城买房了。
这要是真的被水淹了,那损失就大了。
“那……那好吧!我带几名家丁,一起跟着东家您去作坊城吧!”
眼看着自己没有办法劝说住杨本满,杨东只好舍命陪君子了。
……
归义坊北边是通轨坊。
在靠近归义坊的地方,有一栋两层小楼,是一间颇有名气的小吃店,叫做美心包子。
要说这个包子的叫法,还是从楚王府传出来的。
在此之前,后世大家熟悉的包子,被大唐百姓称呼成馒头。
而后世大家熟悉的馒头,则是蒸饼,也就是宋朝的炊饼!
没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武大郎炊饼。
这个改变,还有个典故。
因为宋仁宗名叫赵祯,“祯”与“蒸”音近,当时的大宋百姓为了避讳,便把蒸饼改称为炊饼了。
历史上,类似的典故还有不少。
没办法,谁让天大地大,天子最大呢。
“武掌柜,包子已经制作好了。但是我们只搬了一个蜂窝煤炉子到二楼,还不是专门用来蒸饼的炉子,火力不够大,可能蒸的没有往日的好。”
美心包子铺里头,一名伙计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端着一大锅包子站在武明面前。
由于通轨坊本身就地势比归义坊要高,再加上美心包子铺采用的上下两层的新式结构,所以虽然一楼被水淹了,但是许多东西都搬到了二楼,大家到时不用担心没有吃喝的。
熬过了昨晚的担心害怕,天蒙蒙亮的时候,武明就已经感受到雨势开始变小了。
按照这个节奏,顶多到了后天,所有的积水就会消掉。
如何将这一次的暴雨从祸害变成助力,是武明一直在思考的事情。
当天再次看到被积水几乎给淹没的归义坊的时候,总算是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挣钱的主意。
“没关系,这个时候,哪怕是蒸的再不好吃,只要是个吃食,大家就会觉得它非常美味;甚至许多年以后,大家回忆起这些包子,可能还会觉得再也没有比这些包子更加好吃的包子了。”
唐明能够从一个通轨坊的普通百姓,顺利的修建起新式的房子,又将美心包子铺子经营的有模有样,自然是有几分眼光的。
事实上,他的这个说法还挺有道理的。
很多时候,一个食物好不好吃,并不完全取决于这个食物本身,而是跟人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
估计很多人在回想小时候的生活的时候,都会觉得那时候有许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