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1票难求

作者:白豆角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因为排队进场的人,多数是青年男女。什么时候,年轻人对古老的戏曲,这么感兴趣了?

从第一站开始,每到一个大城市,只举行两场演出。下午一场,晚上一场。正常情况下,这样的演出,哪怕是赠票,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去看。

可是现在,真的是场场爆满。甚至出现了戏曲团还没来,下个城市的门票,就已经预售一空的情况。

许多看了戏曲的人,也纷纷发朋友圈,晒票根,晒与戏曲演员合照的照片,发表自己的感怀。

这些评论,自然是好评居多。

开始的时候,还是以年轻人为主。直说了吧,就是周牧的粉丝,为了支持他,直接把戏剧演出包场了。

但是随着口碑的发酵,一些年轻人多订了两张票,把自己爷爷奶奶带去看戏。事实证明,他们的决定是对的。这些老年人,对于戏曲赞不绝口。

当这事,被记者报导出来,又引发了风潮。不仅是爷爷奶奶,连爸爸妈妈,甚至小孩子,都一起带去看戏。

一家七八口人,全家出动观赏戏曲。带着期待进场,然后满脸开怀笑容出来。

这不是孤例,而是常态。

戏曲啊,居然老少咸宜,太出人意料了。

但是七八个城市,都已经巡演过了,总不能上万个观众,一起帮忙造假吧。

表面上来看,大家搞不清楚,戏曲为什么能火。但是一些人,认真研究原因,很容易知道了答案。

看了电影的人,本来对于戏曲版本,就有一些好奇,然后发现许多人对戏曲的评价很高。再然后,发现戏曲的门票,居然这么抢手。难免产生了一种,不去看就亏了的情绪。

另外那些抢到了门票的人,看到其他人哭喊着自己没抢到门票,十分悲伤的模样,顿时觉得自己赚了。

再去看戏曲,不管是不是真喜欢,出于炫耀的心理,肯定要说非常精彩,非常好看啊。

这是简单的大众心理学。

当然,就算有人知道了真相,也不会点破的,反而推波助澜。对于戳破真相的文章,更是直接屏蔽了。

毕竟戏曲是传统艺术,在现代这个社会,居然受到普罗大众的欢迎,充分说明了他们的工作到位,这可是政绩啊。谁敢破坏这大好局面,就是他们的敌人。

反正一些官媒,总编、主编之类的,以最快的速度,把前段时间收到的一些,攻击、抹黑周牧的文章,全部销毁一空。在庆幸抹汗之后,就转头了笔头,开始歌功颂德。

不是夸赞周牧,而是称赞《三笑姻缘》这出戏剧。主要功劳嘛,自然是当于戏曲学院,以及赵伦身上。

但是没用……

不管是戏曲演员,还是赵伦,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没有忘记谁才是戏剧火爆的主要功臣,经常把周牧这个名字挂在嘴边。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