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几个知冷热的身边人了。
一时间,各世家,都暗暗的揣测着这位太后娘娘的心思,有的悄悄塞了好些银两给前来宣旨的宫中内侍,想探听探听是否有定了哪家姑娘。
可这些内侍的嘴,却跟上了锁条似的,死活撬不动。
盛家,盛宝黛接旨时,二房大娘子脸上都乐开了花,嘴里嘟囔笑着,“便知道太后娘娘是自家人!”
二房和三房的那几个庶女,脸都绿了,要是盛宝黛真进了宫,当了宫中娘娘,今后,她们在府中,就更抬不起头了!
凭什么只有盛宝黛能进宫,就因为她是家中嫡女吗!?
未免太不公平。
而接了旨的盛宝龄,心思却有些飘忽。
这些日子,她也听说了些话,静王要选定静王妃了……
盛宝龄咬了咬下唇瓣,想起那个坐于高马之上,恣意洒脱的少年身影,藏于身体里的那颗心,便跳得厉害。
可想到了别的,又是一阵失落,那颗心,也逐渐平息了下来。
“姑娘进了宫,大姑娘一定会照拂咱们的。”身旁的丫鬟一边收拾着脂粉收拾,一边笑眯眯道。
她家大姑娘是当朝太后,后宫之主。
若是姑娘进了宫,当了主子,大姑娘一定会照拂一二的,旁的那些平日里气势嚣张的贵女,量她们如今也不敢欺负到姑娘头上来。
盛宝黛却是神情恹恹,显然对进宫一事,并没有什么兴致。
可想到或许能见到某个人,心里却还是忍不住有些许小小波澜期待。
而与此同时,裴府。
因为裴辞提了一次,原本不在盛宝龄挑选的人当中的裴婉,也要收拾东西,到宫里头小住一段时日。
嬷嬷原本还以为,裴婉会闹着不想进宫。
却没想到,裴婉接到懿旨的当天,就亲自收拾了大包小包的东西,一副恨不得现在就坐马车进宫去的样子。
裴婉止不住的期待,没人在的时候,她就忍不住搓搓手,心想:也不知道那位小太后人怎么样,长得是不是真的和那个盛朗很像。
听说盛宝龄七岁精通诗词歌赋,十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十四便能与先帝共商国事!
当然,最后一个,是道听途说来的,可现在盛宝龄才十七岁啊,就能垂帘听政,听说这一年来好些朝中大事,都是她定夺的。
那十四岁与先帝共商国事,也是极有可能的。
如此奇女子,她早就暗暗的钦佩了许久,从前有时甚至在想,若是这世间,有什么姑娘能配得她那顶尖好的兄长,那也只能是盛宝龄这般奇女子了。
可惜了,没这机会。
否则郎才女貌的,多合适?
裴婉进宫当日,裴辞身为兄长,自然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