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被丘力居杀死掠夺,死伤上万,近十万流民被迫往南面济南迁移。
刘备一边派人安抚百姓,一边在陈暮的允许下,尽起大军,北上迎敌。
只是平原国的地形实在是太糟糕,鲁北平原区几乎一望无际的平原地带,骑兵来去如风,初期刘备打得很艰难,连番败仗,面对三万轻骑兵苦不堪言。
里记载,周武王问姜太公,步兵和骑兵的战斗力如何换算。姜子牙说,平原之上,一骑当八步,山路狭窄地带,一骑当四步。
而宋朝认为,一个骑兵相当于五个步兵。
这还是已经对骑兵有各种办法的北宋,而在汉朝更加没办法,又是平原地区,可见步兵打骑兵有多艰难。
虽然刘备也有一千重骑兵和三四千轻骑兵,但重骑兵追不上轻骑兵,平原上骑兵游击战,除非有相同兵种,不然实在是太难。
刘备五万大军与丘力居打了半个月,野战溃败之后,不得不据城死守才没有被丘力居反歼灭。
僵持了一段时间后,反倒是丘力居见劫掠得差不多,准备撤回辽东,不跟刘备打了。
结果刚好朝廷的大军赶到,邹靖带着数万援军抵达,驻扎在河间国。
邹靖不仅带来了援军,还带来了朝廷诏书,封刘备为骑都尉,允许刘备出青州作战。
这是陈暮上书的结果,为刘备争取出兵大义。
不然光有陈暮这个青州刺史的公文,刘备也只能出兵平原,不能去冀州的渤海。
有了这份诏书,刘备就可以名正言顺了。
邹靖有四万人马,刘备有五万,合起来九万人。
再加上各地郡兵,骑兵接近一万,总兵力超过十万,已经可以在野外与丘力居正面抗衡。
荀攸料丘力居掠夺大量财富,行动必然缓慢,不如刚开始的劫掠如风,于是向刘备建议,以四面包夹之策,聚集平原河间二郡兵力,将丘力居包夹在渤海,来一个关门打狗。
这个计策有一个漏洞,那就是万一把丘力居逼急了,丢下辎重,带着骑兵冲出包围圈,闯入冀州和青州腹地,四处作乱,那就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
为此荀攸殚精竭虑地制定计划,想办法收缩包围圈,制定埋伏点,完善策略。
最终通过军情司的情报,总算是在渤海章武县截到了丘力居。
这场战斗刘备采纳荀攸的计划,与邹靖商议过后,以南面和西面组织包围圈,开北面口子,逼丘力居往北逃,放他回幽州。
大战之后,丘力居确实如荀攸所料那般没有南下或者西去。
毕竟丘力居不是傻子,去冀州与青徐腹地,那就是远离自己的老巢,骑兵再能跑,也有人困马乏的时候,一旦被官军围上,那就是死路一条。
现在北面没有敌人,自然选择北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