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大将军危矣。”
陈暮叹了口气。
“呵呵。”
荀和也笑了起来:“大将军一无过错,二有何皇后在宫中,天子无罪而诛,岂能服众?”
“天子当然不会无罪而诛,只不过会分大将军之兵权罢了。”
陈暮又落了一子,缓缓说道:“其实不管是史侯还是董侯,都是陛下的儿子,谁登基对于陛下来说,都是无所谓的事情。但你要明白,梁冀在前,陛下是绝不会让大将军独揽大权,又出来一个梁冀。”
荀和脸色一变,确实是这个道理。
即便是史侯登基,那也不过是个十多岁的少年,权力必然会掌握在大将军何进与何皇后手中。
到那时候,汉朝天下,可就取决于大将军个人品德。
品德好就是霍光,辅佐皇帝中兴。
品德不好就是梁冀,专横跋扈,连皇帝都敢毒杀。
天子不傻,两个儿子都是他的儿子,谁登基他都能接受,唯独不能接受的是,以后又是一个梁冀出现。
所以不管怎么样,确实不能将兵权全部掌握在何进一个人手里。
想到这里,荀和才明白陈暮所说的确实有道理,微微皱眉,细细品味道:“所以说,调走袁绍与袁术,是天子的意思?”
“不是。”
“嗯?”
“是我的意思。”
陈暮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的大白牙。
荀和脸色微黑,这厮耍自己呢?
“尚书令是在取悦天子?”
叮。
棋子下重了一份。
“非也,我是在帮大将军一把。”
当。
棋子轻敲棋盘。
“我却是没瞧出来这对大将军有何帮助。”
荀和又重重落了一子。
“呵呵。”
陈暮嗤笑道:“公舒先生,你怕是不知道,若非我进言的话,没准天子可是真会对大将军起杀心。现在只是被分了兵权就不错了,总归是有希望在。”
一旁的荀彧左右看看,分析着他们的对话。荀彧不知道汉灵帝后年会死,但隐隐猜到了自己从兄似乎在为大将军谋划着什么。
实际上荀家本来就是何进的支持者,历史上包括荀爽、荀攸在内,都曾经担任过何进的幕僚。
荀彧自己,也在189年被何进征辟,只是何进自己不听劝,被宦官杀了而已。
所以荀彧能够出现在这里并不奇怪,他就是被自己的叔父荀爽命令过来帮自己的从兄荀和的,同时也是为什么他会答应尚书台征辟,待在陈暮身边的原因。
因为荀彧隐隐在监视陈暮的一举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