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曹姥姥进青州园

作者:玩蛇怪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力培育,那将来寻求人才,就遍地是稻香,处处是麦穗。”

遍地是稻香,处处是麦穗?

曹操跟郭嘉若有所思,仔细一想,竟觉得陈暮之言,似是至理名言般令人深省。

因为他说得没错,这世上的人才少,不就是因为知识被垄断了吗?

如果人人都能读书,在庞大的基数下,人才也会成倍的提升,到那个时候,国家岂不是很快就能昌盛起来?

看着他们二人思索的模样,陈暮也是淡然一笑。

目前青州不算新得的琅琊国和东海国,总人口已经接近五百万的大关,而6-10岁的适龄儿童在13%左右,差不多80万。

但就像后世很多农村家庭不愿意让孩子去读书一样,汉代同样也有很多人不想让孩子去读书。

因为古人从四五岁起就已经算是家庭的半个劳动力,挖野草砍猪草下河摸鱼虾上树掏鸟蛋,都能为家庭带来一些粮食,提供生产力。

甚至很多愚昧的百姓认为读书无用,使得80万之中只有真正读书的孩子只有七八万不到。

不过就算是这样也不错了,以往整个大汉才多少人可以读书?

而为了让这些孩子能读书,各县都开设学校,光泰山学宫毕业之后,进入学校做老师的毕业生就不下两三千人。

因为有在小学教授经验且无不良记录之人在升迁之中会择优考虑。

之前说过,青州以德治,“品德”在档案中极为重要,若是品德高尚者,入仕为官也多以优选。

所以全国各地慕名进入泰山学宫,在这里毕业之后一时间找不到合适地方的读书人就会选择去教书,一来工作保证,二来刷点“品德”,一举两得。

当然。

现在能这么做,是因为人口少,符合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才更容易推广德治。

毕竟就那么点人,稍微做点不道德的事情,很快就能传出去。

若是像后世那样十几亿人口,德治反而不方便推广,一是比较容易弄虚作假,不方便管理。二是人口基数太大,难以统一管理。

特殊时期就得用特殊政策嘛。

不过说是义务教育,实际也只是让孩子认识字而已。

青州只会负担这些儿童三到四年的义务教育,等到10岁以后,如果还想读书,就得交学费。

跟后世新时代全国义务教育上亿儿童九年免费入学比起来,肯定是没法比。

但在东汉末年,这已经是个很夸张的比例,因为这意味着文盲数量将会极具减少。

古代封建王朝向来都喜欢搞愚民政策,却不知道,人类文明几千年,正是需要知识分子,才能推动起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

哪怕是欧洲文艺复兴,虽然是一小撮精英份子带头,但也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