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武尊,那天资毋庸置疑,基本上都是千年难得一见的天才。自己若不是母亲施法给他洗筋伐髓,并且长期使用s级基因强化剂和s及能量药剂,绝对达不到今天这个高度。
其实他误解了,参赛者的年龄,并不一致。炎黄卫以前都是从部队中选拔精英,而不是中学生或大学生。其他各国也基本上都是一样。所以参赛者的年龄,从二十多到四五十岁的都有。龙逸所说的五人,年龄最小的叶云舒都有二十六岁了,其他人基本都是三十以上。
柏承诚是个特例。正常情况下要读四年的本科,再到炎黄卫特训两年。十八岁上大学,这就二十四岁了,已经是参赛队员中最小的。
而他现在才刚刚二十,可谓前所未有。
郭天放以为他怕了,出言安慰道:“你也有一个优势啊,手下的战力超强。”
卓青阳,裴成武都是参加过竞赛的,虽然没夺得桂冠,但经验在,何况他们现在的战力,更当初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联军举办竞赛,是为了将每一届各国提供给联军的精英,整合成一支队伍。
既然是一支队伍,那就得有个主次,有领头人和下属。
冠军获得者,自然就是这支队伍的头儿,授予联军大校军衔。第二三名,是副队长和参谋长,也是大校军衔。第四名到第十名,是七个分队的队长,授上校衔。跟各自在本国得到的军衔一致。至于十名以后的,那就只能听从安排,分配到各支小队,或者后勤战队。其队长在联军的军衔只能是中校或更低。
竞赛项目有实战和虚拟,有个人和团队。
实战有个人冷兵器战,机甲陆战,机甲太空战。这里的机甲陆战,并不一定在陆地上,而是大气层内都可以,因为大多数机甲都是能飞行的。太空站则是在无重力环境下的战斗。
还有十人小队的冷兵器战,机甲陆战,机甲太空战。百人小队的冷兵器战,机甲陆战和机甲太空战。
虚拟战,则主要用于大兵团作战。联军不可能出动那么多军队给队员竞赛作道具,关键是费用太高,所以大兵团作战,一般只能在虚拟系统中进行。
有两项,分别是千人战队和万人战队。
千人战队就是大兵团作战吗?还真是,只要你和你的手下有那个能力,完全可以携带大量的无人战机和无人机甲。控制力高的,甚至可以携带无人战舰。
那岂不是无人战机,机甲,战舰带得越多越好?并非如此,这要考验你的掌控调度能力,指挥能力,大局洞察能力等。无人驾驶的战斗设备,事先的编程满足不了战场形式变化的需要,需要随时随地地给无人设备更改和传送实时指令,不然它们很可能会自乱阵脚,不去攻敌反而给己方部队制造障碍。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战场上敌我双方都有可能采用电子战。仅仅是电磁波信号被干扰或屏蔽了到好说,大不了无人作战设备不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