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说话,说他放走凶犯,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是真的,汤宗身为朝堂三品大员,食君之俸,如此胆大妄为之事都能做的出来,还有什么他不敢做的?
“叫黄淮和纪纲来!”朱棣吩咐,帝王多疑,这就准备动手了,纵然现在纪纲只是一个千户了,但朱棣用他还是趁手一些。
黄俨没有动,闻言又道,“主子,奴婢手上的这份弹劾奏疏是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瑛是亲自交到奴婢手上的,没有递交通政使司,他不但弹劾汤宗包庇私放凶犯,还弹劾黄淮唯亲是举。”说完将奏疏呈放在书桌上。
朱棣皱眉,翻看细看一遍,想了想,“将陈瑛和胡广唤来,让纪纲......罢了,你去吧。”
他本来是想让纪纲派锦衣卫先把汤宗抓捕,却又觉得现在只是陈瑛等人的一面之词,汤宗又跑不了,何必现在动手。
“是!”黄俨领命去了。
过了一会,陈瑛和胡广来了。
朱棣首先问陈瑛,“你说汤宗包庇私放凶犯,可有证据?”
陈瑛道,“皇上,汤宗与程汤关系亲密,他的儿子还是程汤的徒弟,皇上抓捕程汤的旨意是昨日上午下的,一天的时间他如何能逃脱?今日臣去看望过汤大人,他的儿子汤玄武和车在行都不在府内,而且汤大人说话遮遮掩掩,此事必为他所为,臣身为都察院左都御史,负有监察之责,愤然上书弹劾,请皇上明察!”
他顿了顿,“皇上,现在凶犯程汤潜逃,不知所踪,臣请立刻将汤宗下狱,拷问程汤下落,内阁之首黄淮举荐不当,也应问罪!”
朱棣看他一眼,知道他和汤宗有私仇,“汤宗儿子和车在行不在府内,就是他私放凶犯?”
陈瑛道,“皇上,臣也知如此算不上确凿证据,但奉天殿的案子事关重大,臣想不到其他可能,臣愿与汤宗御前对峙!”
朱棣看向胡广,“胡广,你说呢?”
胡广是内阁阁员,左春坊大学士,朱棣遇事召至御前最多的是黄淮,其次便是他了。
这家伙极为聪明,就是品性不佳,翻脸比翻书还快,是个有“前科”的人。
永乐元年,朱棣即将攻入应天府时,他和王艮、解缙等人聚会,大家都是慷慨陈词,大骂朱棣大逆不道,要自杀殉国,与建文朝共存亡,唯独王艮哭泣不言。最后,王艮自杀,胡广和解缙则二话不说,扭头就投奔了朱棣。
后来,因为他与解缙是同乡,朱棣便撮合两人结成儿女亲家,可谁想还未到成婚年纪,解缙儿子便受牵连获罪流放,他立刻翻脸,要解除婚约,女儿不从,最后割耳立誓。
此时胡广见朱棣问到自己,眼珠一转,觉得翻脸的时候到了,不过针对的不是汤宗,而是内阁中排在他前面的黄淮。
“皇上,汤宗是否包庇私放凶犯,黄淮是否唯亲是举,要查清楚也不难。”胡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