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胡广的立场

作者:寂海沉舟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没有值得怀疑的地方。”

他说到这里,瞥眼看了汤宗一眼,继续道,“汤大人方才又说周洪宗与耿璇图谋助太子登基,没有准备漕粮辎重的必要,恕臣斗胆,汉王在朝中武将之中颇具威信,汉王自然是没有什么叵测之心,但耿通、周洪宗等人防一手,臣觉得也是说的过去的。”

他抬头看着朱棣,最后道,“皇上,无论奉天殿刺驾的案子是不是周洪宗与耿璇所为,又与汉王遇刺案有没有关系,汤大人方才说的这两个理由臣认为都是站不住脚的。”

胡广这话既没有明确肯定奉天殿刺驾案就是周洪宗和耿璇所为,因为他不曾参与查案,说出来也没有根据,也没有明确说刺驾案就一定与汉王遇刺案有关,因为这涉及到汉王和太子,他只是反驳汤宗的两个说辞。

但这用心可谓险恶,首先否定汤宗对周洪宗与耿璇非凶手的猜测,那就是说汤宗不立刻上疏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他更大的可能还是试图隐瞒事实,害怕牵连到前朝旧臣,与纪纲昨夜面圣所言一致。

再次,说周洪宗和耿通有准备辎重军械的必要,就是说不能排除耿通奉太子之命刺杀汉王的可能,汤宗如此说只是为了力保太子。

其实胡广身为内阁首辅,文臣彪炳,熟读经典,深知嫡子立长不立幼的法统,而且他本人还是前朝旧臣,所有种种,他都本应与汤宗杨士奇等人同一战线,但却反过来与汤宗处处为难,还是因为他翻脸比翻书快的秉性,他心里的那杆秤上面装着的,从来不是是与非、曲与直,而是他自己的利害。

虽被贬官,但资历甚老的黄淮是前朝旧臣,太子身边的内阁阁员杨荣杨士奇也是前朝旧臣,这些人都是能影响他内阁首辅地位的人,再加上朱棣内心中对前朝旧臣原本就有的忌惮,权衡利弊,以他的秉性,他不能不反对。

朱棣闻言仔细想了想,觉得胡广所言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汤宗的说辞算不得证据,于是问他道,“那你的意思呢?”

见皇上认可了自己方才所言,胡广立刻改变了模棱两可的说辞,“皇上,杭州府的种种证据已经证明奉天殿刺驾案就是周洪宗与耿璇所为,而汉王遇刺,凶手在耿通府内被捉拿,管家也招认了耿通与他相识,在臣看来,这两件案子都没有什么可辩驳的。”

他说到这里抬起头,观察了一下朱棣的神色,见他神色凌厉地看着自己,心中一突,停顿一下道,“方才殿内的诸多武臣,大谈太子废立,说耿通和耿璇等人是受太子殿下指使,可这并没有直接证据,所言未免有些言之凿凿,臣认为为今最重要的,是为太子洗清冤屈。”

这番话看似是为太子说话,其实不然,他是将其他所有问题都说成事实,独独留下太子是否为幕后主使,是不是应该废太子的问题。

朱棣闻言不语,但紧锁的眉头说明他此刻的内心非常的难以抉择。

太子废立,关乎社稷。

不过很快,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