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济州岛大开发

作者:猪哥老腰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鲁若麟建立的第一个新工坊就是水泥厂。水泥有多实用就不用介绍了,但是以前的白翎岛根本就不具备生产水泥的条件,现在有了济州岛,水泥厂的建造终于可以启动了。

水泥的制造其实并不复杂,主要是石灰石和粘土为主要就原料,加少量铁矿石煅烧成熟料,然后加石膏混合研磨而成的。济州岛上就有石灰石矿藏,虽然不如朝鲜本土储量巨大,但是也足够鲁若麟使用了。

鲁若麟对于具体怎么烧制水泥不是特别清楚,只是知道点大概,他将这项工作交给了手下的工匠们,让他们用各种比例进行试验,直到做出合格的水泥为止,为此他开出了高额的奖励,刺激工匠们的工作热情。

济州岛上还有大量的农田和荒地,足够农业使用,以前没有太大发展的农业部门开始发力。粮食安全永远是一个政权稳定的基础,鲁若麟对原来的济州岛民进行了集中安置,将分散在全岛的农民都集中在几个大的村寨附近,对于他们原来的土地通加量置换或者赎买的方式收集到自己手中,再分配给移民们耕种。

这次的分田依然是移民只有使用权,所有权在鲁若麟手里,粮食收获按照六四的比例分成,农民可以得到收获粮食的六成。前期的工具、种子和生活开支算是佘借鲁若麟的,等粮食收获后再行扣除,不算利息。五年后,农民可以自己花钱赎买田地,以后的赋税会按照固定税率收取,不会超过亩产的2成。

在税收上鲁若麟决定提前把雍正的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进行实施,整个鲁若麟治下的土地将不再收取人头税,而且任何人都没有免税的特权,多大的官都得交税。因为大明的税收实在是被那些官老爷们玩坏了,鲁若麟不想自己的势力步他们的后尘。

济州岛按照每个壮男10亩田、壮女5亩的标准进行分配,每个家庭分田上限不得超过50亩,人口庞大的家庭就需要分家来获得更多的土地了。同时鲁若麟规定了每个家庭所拥有的土地不得超过200亩,这是为了防止土地兼并的发生,并且增加自耕农的户数,防止超大型家族的产生。官员可以按照等级逐渐增加可拥有土地的数额,原则上最多不超过1000亩,杜绝那种一个家族可以有十几万亩土地的事情发生。

华夏人对土地的渴望永远都是那么炙热,这次的分田连那些在工坊做工的工人都坐不住了,希望能分田回去做农民,哪怕他们知道种田的收入并没有做工来的多,但是那种土地在手的安全感是是别的东西无法替代的。

对此鲁若麟也是相当的无奈,为了安定人心,只能给每个工人都分配了3亩土地,男女都有,由鲁若麟集中安排人员耕种,这些工人可以获得田地收入的3成,五年后如果工人们依然想要回去种田,可以按照农民们的标准自己赎买田地。但是鲁若麟相信五年后如果这些工人们还是想回去种田,那自己就真的是太失败了。

随着农田的扩大,牲畜的需求也跟着大幅提高,以前鲁若麟与吴襄的交易中耕牛和驽马的数量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