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徐家的血脉,不能厚此薄彼啊。”
徐炎林想了想,“行,成年的女娃也可以买,就当是族里给她们的嫁妆。”
反正送了那么多,也不差这一点了,还是那句话,肥水不流外人田。
这样一算下来,大家觉得好像也不是太吃亏,气氛更加轻松了。
反正亏的是族里,是大房主家他们,他们这些旁支并没吃什么亏,有一些算下来还赚了。
一位年长的族老没有欢喜,反而忧心忡忡,“这田分出去了,人心可就散了,如何凝聚族人之心啊?”
长房之所以强势,是徐家的领导者,就是因为长房占据着徐家绝大多数的资源,其他族人想要过上好日子只能依靠长房,凝聚力自然就产生了。现在长房将田分出去了,如何服众?
“不用担心。只要我们徐家的商号还在,族人就不会散。这里我也有个提议,咱们徐家的商号也可以效仿那些公司,实行股份制。以后呢,分红多少就看诸位在商号中的股份了。我这边可以将商号三成的股份拿出来,由诸位认购,具体多少钱一股我们可以稍后商量,大家以为如何?”
在徐炎林心中,商号的地位早就超出了那些田产,只要商号的主导权在长房手中,那些族人依然要乖乖听话。而且徐炎林还可以借机收拢族人的资金,将商号做得更大。
听到徐炎林愿意出让部分商号股份,那些族老们的眼睛都红了。
徐家商号有多赚钱大家都看在眼里,不过商号的分红权完全掌控在长房手里,发多少其他人完全没有话语权。如果能够在商号中有股份,那就不一样了,再分红的话起码要按规矩来。
“此话当真?”众人都有些不敢相信。
“绝无虚言!”徐炎林点点头。
“族长大气,老夫一定鼎力支持!”
“对,支持!”
“不愧是我徐家的当家人,徐家当兴啊。”
……
一时间马匹如潮。
徐家的这次会议是一次成功的会议,虽然对徐家来说损失有点大,但是基本解决掉了最大的隐患,徐炎林的心里轻松了不少。
徐炎林之所以借着这次的机会将徐家的庞大田产剥离出去,是因为他知道鲁若麟对那些拥有海量田产的大族不仅仅是厌恶,而是痛恨,除之而后快的那种。
安国军的学校里对土地兼并的危害,以及不缴纳赋税的严重后果有着非常详尽的分析与教导,并经常组织学生们讨论。其中最好的样本就是大明朝,时常被拿出来鞭尸。
所以安国军上下早已形成了一种认知:土地的无节制兼并,缴税的不公平是会造成亡国的。
徐家在安国军的代表徐青松将这些情况传到松江的时候,徐炎林内心深处是非常不安的,因为徐家在两方面都犯了鲁若麟的忌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