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扫地僧

作者:陶安逸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出了一个拔剑的动作,道:“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一场,英文原版,会不会背?”

许臻点点头,微笑道:“当然。”

……

就在两人正准备即兴飚一段戏的时候,二楼的连廊上,海棠剧社的社长正领着十几个外国友人在附近参观。

“这边的辅楼是我们存放道具和资料的地方,”社长笑着指了指前面的几个房间,道,“从前排过剧目的剧本、以及当时用过的道具都存放在这里。”

“刚才提到的青春版《哈姆雷特》、华夏语版的《静静的顿河》的资料也都在这里。”

“有兴趣的话,我可以领几位去看看。”

他说完这番话,一旁的翻译将内容转述给了那些客人们。

几人互相看了一眼,皆有些兴趣缺缺。

这些人所在的剧团和海棠剧社一样,都是波罗的海戏剧节的参赛单位。

然而海棠话剧社在众多参赛剧院之中,显然是属于水平相对比较低的那一批,多年来从未获得过什么高含金量的奖项。

这次他们过来,不过就是抱着考察华夏市场的心态来的,并不认为海棠剧社真有什么值得交流的价值。

为首的一人刚想说不看了,然而还没开口,他忽然听到楼下传来了一段掷地有声的慷慨陈词:

“……the slings and a

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 or to take arms against a sea of troubles(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

一行人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力过去。

这段台词太过经典,以至于在场的无论是哪国人,英文怎么样,都一下子就听了出来:

这是莎翁的《哈姆雷特》。

而且还是最最经典的那段“哈姆雷特的独白”。

背诵这个片段,可谓是所有戏剧从业人员的基本功。

倘若有人在剧院里表演这个片段,有时候,甚至连台下的观众们都会随之一起念诵起来。

然而会背是一码事,背得好又是另一码事。

有的人念诵得味同嚼蜡,也有的人激动得不在点上。

而刚刚从楼下传来的这段台词,情绪、节奏的水平就相当之高。

高到了几乎足以在一家中档剧团里当男主角、在波罗的海戏剧节上登台演出的程度。

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们顿时被激起了兴趣,纷纷走到连廊边,探头朝下张望。

但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