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身在洛阳,没有钱那是不可能的

作者:船山薪火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趁梨花”

两幅气势浩荡,回转勾连,舒卷相宜,逶迤连绵的酒旗出现。

这一幕是看呆了吴大通和吴姜儿。

吴姜儿拉拉吴大通的衣角,“阿爹,我要学写字。”

……

随后的半个月间,找里魁陈老头办理编户入籍的人就没断过。

这些涌入的流民编户后,也都集中在几条街上。

先是吴大通的“松竹酒肆”斜对面,开设了一家茗铺,也就是茶馆。

正经的茗铺是唐朝才有,这时出现则是新鲜事物。

据说这“秦记茗铺”不光提供茶水瓜果,还有一位先生专门讲一种叫评书的故事。

又是新鲜事物,风花雪月好不热闹。

建武五年,光武帝刘秀在洛阳设立太学,诸生横巷,海内所集。

太生们听闻有此妙处,殊为好奇,许多人成为座上常客。

一则听书喝茶,议论当今世事。二则为了瞻仰对面松竹酒肆的酒旗草书。

纷纷要求见写字的书法大家。吴大通却在商文渊的嘱咐下推脱不知。

坐等之人见多,更有人现场临摹。酒肆的名声一时大噪。

而吴大通的乡土浊酒,被赞颇有古韵,全称争相品尝。

不止酒肆,茗铺。

布庄,饭庄,铁铺,烧窑等等都纷纷开设。

这几条街很快便成了洛阳城中的奇景。

……

半月后的一天,松竹酒肆巷口的另一端。

一块早就从官府买下,却一直闲置的空地终于动工。

那日,在三名抱剑男子的指挥下,一座三层小楼拔地而起。

并不是什么恢弘制式,却散发出一种沉凝安稳的气息。

院墙高大,外面只能看见层层叠叠的屋顶,不知内里玄机。

院中间一根丈许雕花高杆上,旌旗飘扬。

门楣正中一块炭黑的横匾上,金字飞舞。

阴阳镖局。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