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辈多出身寒门闾右,能听进去道理,不至于像幽州兵那般有戎狄之贪,难以管控。”
为此耿弇没少被幽州上谷兵埋怨,说他居然原谅了冀州兵战场上“放冷箭”的大恨,真不知谁才是耿将军的嫡系!
为了安抚部众,耿弇才放纵他们在城外稍得发泄……
李忠急得跺脚,此举会导致青州其他各郡豪强坚决站在张步一边负隅顽抗:“伏大夫乃明智之人,为何不劝阻耿将军?”
伏隆哪劝得了新胜的骄将啊!更何况,耿弇也不是任人乱抢一气。
他解释道:“入临淄后,耿将军与当地人约法三章,制作了一大批五彩门牌,只要是主动归顺的豪家、里闾,就分发挂一块,魏兵敢有冒犯者立诛之。而只要有微弱抵抗之处,就会以雷霆之势剿灭!”
这下李忠便没有理由追究了,至于耿弇的命令执行得如何,有多少庄园、里闾是遭了不白之灾,又有多少平民百姓被波及枉死,根本无从统计。
李忠只能暂时满足于临淄完好无损,好歹能给第五伦个交待。
“齐地古来以盐铁富称天下,临淄城眼下将近三十万众,除却一半人务农外,其余多是工匠、织女,能工巧匠足以制作革甲器械,而织坊号为冠带衣履天下,也足以满足士卒衣着所需。”
再加上这密集的人口,就是现成的民夫,夺取临淄后,魏军就在东方有了一处稳固的基地,能够解决三军衣食,继续向东攻伐了……
“然也。”伏隆颔首,对未来做出了预测:“张步在东方尚有嫡系,淄川郡他守不住,或许会逃到北海,效仿楚汉时的田氏兄弟,以潍水为屏,等待东汉刘秀救援。”
形势与两百年前如此相似,只是田横兄弟的后代所建魏国在西,而刘秀则占了项羽的位置,只有齐地本土政权继续挨打没变。
二人正在临淄小城中商议恢复齐地民生,外头却传报,说车骑将军回来了!
李忠和伏隆迎了出来,却见大腿上刚扎过一箭的耿弇,竟仍骑马出入,似无事一般。
李忠拜见这位“搭档”后,还是提了来时所见,他怕压不住耿弇,遂搬出第五伦来:“陛下再三叮嘱,希望齐地完璧而归,百姓无虞,将军此举虽无大过,但仍可能吓到诸郡豪家,宁可投汉,也不愿归魏啊!”
耿弇刚打了一场漂亮仗,心气高着呢,浑然没当回事。
李忠在那苦心造诣地规劝,耿弇心中却念叨着第五伦在“密诏”中的叮嘱:
“幽州骑兵劳苦功高,若破临淄,虽需保全大邑及平民、工匠,但周边豪强多依附张步,心向刘秀,留之易为后患,不如翦除大部!令幽州突骑击而灭之。”
耿弇也是豪强出身,却对青州同行们毫无同理心,对第五伦的密诏深以为然:对啊,岂能又让马儿跑,又叫马儿不知草呢?战争可不是一次性买卖,而是长达几年甚至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