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水有多深六百九十五

作者:阁楼里的念经猫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p>

周武王灭商之后,公元前1045年,实施分封诸侯制度,大封皇族及功臣,如封太公望于齐、召公奭于燕等,另封子帝辛之子武庚于朝歌。

武庚(生卒年不详),子姓,武氏,名庚,字禄父,沬城(今河南卫辉市)人。商朝宗室大臣,商纣王帝辛之子。

所以,后朝代的人,远远不及周朝,只知道夺天下,抢地盘,还把别人的妻儿老小杀掉,变成奴隶,流囚等等。

这点上,没有杀死纣王之子,周武王做对了。

不过,我要说的还不是这个。

那就是第二点,那就是周朝,或者西周的历史并不是从姬发接过老子姬昌的位子算起,而是牧野之战后,姬发实行封侯制度。

历史事实,或者叫知识:牧野之战是公元前1046年。姬发封侯是公元前1045年【包括对纣王之子武庚封赏封地软禁】。

公元前1043年,周武王崩,子诵即位,是为周成王,由周公旦辅z。

注意哦,第三点来了。

武王四年(约前1046年),武王灭商后,还师西归,在他新迁的都邑镐京(即宗周,今陕西西安西北沣水东)举行盛大典礼,正式宣告周朝的建立。

周王朝建立后,所面临的z治形势相当严峻,武王以“小邦”之君统治如此大的区域,担心诸侯叛乱。为了巩固zq,适应新形s的需要,武王决定按功行赏,调整统治集团的内部关系,实行以周王室为中心的分封z治制度。先后受封的功臣主要有:姜太公、周公旦、召公奭等。为了控制广阔的新征服区,周初沿用商的分封制,把王族、功臣以及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先后分封的有鲁、齐、燕、卫、宋、晋、虢等71个诸侯国。

周武王这种封建其主要的目的有三:

一、安抚殷民:封纣子武庚于殷,并在殷的周边,设邶、墉、卫三国,封给霍叔、管叔、蔡叔,用来监视武庚,此举明告天下,灭纣是吊民伐罪,无灭殷绝祀之意,以安抚东方的殷人。

二、兴废继绝:把焦、祝、蓟、陈、杞这些封国,封给有功德于人民的古代帝王的后裔,表示崇德报功之意,鼓舞民心。

三、移民实边:齐、鲁、燕三国,为周在东方新的领域,这些封国为移民实边z策,而寓有区域的开发,足食足兵的用意,同时在z策的运用上,也可以说在殷民族的后方,建立了牵制的力量。

这些都没有问题。

而是紧跟着,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东西:宗法制度?

宗法制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宗法制就有所萌芽,但作为一种维系贵族间关系的完整制度的形成和出现,则是西周时期。周武王灭商,统一天下后,在宗法制度下,“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管理体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