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老子入周王室任守藏室史(管理藏书的官员)。在被推荐入周室效力之前,老子跟随常枞(商容)学习知识。
也就是老子的一生也是一个谜。
也不知道他的师承。
至少他周王室任守藏室史。这个官不小了。那可不是普通图书馆。是王室藏书馆。
墨子(公元前476或480年—公元前390或420年),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 ,曾担任宋国大夫? 。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注意重点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 ,曾担任宋国大夫。贵族之后。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 战国末期赵国人? ,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荀子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两度出任楚兰陵令。
所以重点是他身份也不低。
法家成熟很晚,但成型很早,最早可追溯于夏商时期的理官,成熟在战国时期经过管仲、士匄、子产、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乐毅、剧辛等人予以大力发展,遂成为一个学派。战国末期,韩非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总结、综合,集法家之大成。
管仲周穆王的后代。
士匄[gai,ㄍㄞˋ](?-前548年),祁姓,士氏(按封地又为范氏),名匄(范匄),谥号宣【请注意封地这个词语,那就不一般】。
子产(?—公元前522年),春秋时期著名z治家,公孙氏(一说国、东里亦为其氏)? ,? 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 ,谥成? ?,历史典籍以“子产”为通称,亦称“公孙侨”、“公孙成子”? 、“国侨”等等。他是郑穆公之孙、公子发(字子国)之子,前554年为卿,前543年执z先后辅佐郑简公、郑定公,卒于前522年。
李悝(前455—前395年),又名李克,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战国初期魏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 。曾任魏文侯相,
吴起(?-前381年 [114] ),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县西)人? 。? 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z治家、改革家,兵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