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都知道二姑男人得了怪病了。
这个病花的银子,那可不是小数目,普通人是拿不出来的。
刚开始,还能说是节俭省下来的,这个是实情。村里人都知道二姑家常常荤菜十天半个月都不进家门。家里条件还没差到那个地步,所以节俭,或者叫抠门,是村里人对二姑家的印象。
但是后面的药材分量,价格越来越贵了,那怎么说,你们家哪来的那么多银子?
又说是二姑娘家带来的,二姑家娘家不在这里,据说祖上做过官的。但是谁吃饱了撑的,就为了这件事,跑到外地去专门去调查呢?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总有人认识郎中,总有人跟什么人有交情,总有什么人跟郎中有交情,总有人喝醉了说漏了嘴吧?
不知道是郎中,还是谁,喝醉了,或者说漏了嘴,说出了二姑家后来给郎中的不是银子,而是银票,几百两上千两的银票,还有珠子什么的。
这个才是重点,这个就引起了村里人的兴趣,尤其是当年跑到吴家翻东找西的,得到了一些金银细软的那些人家的兴趣。
这心里就不免嘀咕开了:“难怪,这叫他们去,他们还不好意思,说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以后不好见面啥的。当时还真信了他们的鬼话,还真以为他们是胆子小,不敢拿呢。许是早就拿过了,或者我们漏掉了什么,什么贵重的价值连城的东西给他们家给得了去吧?要不然他们家怎么可能一下子有这么多钱?要不是她男人得了怪病,大家也不可能知道这个事情啊。人在做,天在看,一点都没错。叫你们吃独食,该!”
这就是人心,这就是眼皮薄的人心,见不得别人好,别人好就妒忌,别人落难了就落井下石。
但是你知道二姑怎么说的,怎么让人去外面说得?
二姑,是有心机的女人。她怎么可能想不到这个事情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应呢?她早就考虑好了,考虑到了。她说是贴己的家私,还开口问娘家,问熟人借的钱,还拿出借据给传话的人看呢。
而且,还有人见到一些人来二姑家看望,吊唁的同时,不忘交代一句,说借的钱,不方便可以缓缓,或者定个什么期限之类的。
这就堵上了一部分人的嘴,虽然心里的疑惑不可能马上解开。
毕竟除了钱,二姑家没有开张,买卖吴家豆腐。
这就是二姑的精明之处,要是换了别家,谁会卖掉配方,肯定自己做这个买卖了。
事情就这么不咸不淡,不紧不慢地过去了。
怀疑归怀疑,没有证据,什么都不好说。因为没有人见到二姑家什么人跟什么人打交道,什么商人之类进出二姑家之类的。
因为没有人知道王二,就是那个三石到二姑家的事情。一个跟二流子差不多的人,整天游手好闲的人,谁会在意他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