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点,不是特别像父亲。
后来周公子告诉了父亲,也跟夫人说了,希望能接进府来。
夫人不同意,说来路不正。父亲周怀也不同意。
后来,妥协了,就是女人不能进府。算是外室。也就算周小武虽然姓周,但是得不到周家的正式认可的。
而且还是正夫人没有生儿育女的前提下。
这都不重要。
周怀案发了,一是因为周小武和母亲属于外室,才躲过一劫。因为不是株连九族的大罪,仅仅是连坐。第二个原因,就是周小武的母亲,跟那个男人藕断丝连,那个男人投靠了一个亲戚,或者背后的人,跟周怀这一边不对付。然后就动用了周小武的母亲,收集证据。这个一个外室,怎么知道老爷,公公在做什么呢?跟什么人来往,密谋什么呢?
那就是收买下人,跟在老爷,老太爷身边的下人。只要说对老爷不放心,会不会在外面又有了女人之类的。然后就记录下跟什么人来往,在什么地方交谈之类的。
当然不可能只有这点线索,就扳倒朝廷大员的,当然有其他线索。
但是,只要皇帝对什么人不满了,哪怕是捏造的证据,哪怕是煽风点火,哪怕是捕风捉影,最后不是,没有,没影的事情,都能变成真的。
所以,人往往说奸臣害死了忠臣,某某人害死了某某人。可是呢?皇帝开始猜忌,开始忌讳,开始想要再平衡,想要除掉什么人了,哪怕是忠臣才会被杀掉,那才是真的。
所以,忠臣不是死于奸臣之手,而是死于皇帝之手才是真的。
真正的罪魁祸首是皇帝。是皇帝想要那个人死了。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感,或者仅仅是我这样想的?
你看我们知道的古代历史,是不是世界上就两类官:一类是好官,忠君爱国爱民,是忠臣;一类是坏官,贪官,糊涂官,赃官,只会阿谀奉承,拍皇帝马屁,只会祸国殃民,是奸臣?
就好像这世界上就两种人:一种好人,一种坏人。
这到底是四大名著,各种戏曲的影响,还是真实的历史呢?
其实历史怎么可能这么简单呢?
人也不能就这么简单,不是忠臣,就是奸臣,整天就是矛盾的对立面?
我想说,这就是开山派,后来派,后后来派,在皇帝面前各执己见,说是为了帝王社稷,说是出谋划策。然后实际情况呢?都想在帝王面前邀功,讨好,多给自己拉点票,占点位子。
什么叫开山派?就是跟皇上一起打下天下【有可能是朝代交替,更迭的那种,有可能是弑君篡位等等吧】。那跟在皇帝身边,大家是不是都有一个概念,只有武将,没有文人参谋谋士?不,文武都有。那跟随皇帝打下了江山,是不是都得跟皇帝要官,要位子呢?那是武将的位子多一点呢,还是文官的位子多一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