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老子都这样,儿子会比老子好吗?会改变,变好吗?不会,只会更坏,更喜欢阿谀奉承,更加喜欢安逸,享乐。那加上对忠臣的惩罚,不信任,对老百姓只知道征收沉重的赋税,加上灾荒,疾病等等,那老百姓不起来反抗,不出现山大王,不出现叛军才怪呢?
皇帝不行仁政,不思江山社稷来之不易,对百姓死活不闻不问;皇帝的帝王术,不能驾驭群臣,平衡和笼络群臣,那臣子必反。这是历史血的教训。
那无论什么样的帝王,皇帝,哪怕是第一个朝代的王,总有自己的人,跟随者,还有前面的人,不愿意跟随的人吧?
那就要说到缴枪不杀,其实并不是近现代的词语。因为古代就有招安,招降,安抚等等之说。杀掉一个两个,或者杀掉老百姓容易。可是能辅佐大王的人,可以替大王分担管理这个国家,朝代的人才可不是到大街上一拉一大把的。
所以就有了,招安前朝,前臣的先例,从第一个朝代,甚至更早就有了。
绝对的忠臣有没有?肯定有。甚至宁死不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比如文天祥宁可抱着小王子投了那伶仃洋,也不可能投降元朝。但是真实历史是文天祥被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说归降无果,是被杀的。
当然并不是要纠结文天祥怎么死的。文天祥很忠烈。
可是问题又要说回来,那宋朝的官员有没有被劝降,或者主动投靠元朝的呢?尤其是文天祥的部下,同僚什么的?不可能都英勇就义,宁死不屈的。
而且有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是都说自己这个朝代是上天的意思,自己是爱民的,前朝怎么怎么不好,好像我就是替天行道才来坐这把龙椅的,好像还是勉为其难的,我是解救天下苍生百姓才这么做的。
其实那都是骗人的鬼话,糊弄老百姓的。
对于老百姓来说,这个皇帝和那个皇帝,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吗?这个皇帝收这么多的税收,那个皇帝也不会少收。这个皇帝要百姓交税服兵役服徭役做苦力,修宫殿,修这修那,那个皇帝不也是一样吗?只不过姓氏不同而已,不是同一个人而已。
老百姓需要的是安稳,稳定的生活,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商人不希望打仗,每天开门迎客。
如是等等。
这前朝投降,招安过来的,那就和一起打天下的臣子是不是就不一样呢?你看啊,就文天祥的例子。忽必烈给他的位子很高很高的,那要是【仅仅是假设,没有别的意思】文天祥投降了,被招安了,当上那么大的官,那跟忽必烈一起打天下的人是不是就会心里不服气?凭什么一个降将坐的位子比我还高,比我官位还高,还得我听他的吗?是不是就会不服?
这就是每一个替换前一个朝代都会碰到的事情。
而且最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对于国家,朝代,帝王,皇帝来说?
下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