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歌写道: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众人又向潭中看去,果见游鱼在水中嬉戏。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同游者:徐云,李惟,张桂芳,及清河讲师也。”
郝行云等人不禁大声喝彩,看向李长歌的目光充满了敬佩。
一些人则是心中暗道:“这篇文文采极佳,将来只怕是传世之作!而李长歌写出徐云,李惟,张桂芳三人的名字,他们也必定跟着这篇文章名扬千古!李长歌这是在报答三位大人。”
“这篇文必上文报!”
徐云也掩饰不住脸上的微笑,看向李长歌,却是若有所思。
而张桂芳则是赞道:“好文!虽然内容驳杂,然而题旨鲜明,此文先写声,后写形,接着写近景,再到远景,层层组织,让人如同身临其境!”
李惟也点头赞道:“先声夺人,动静相融,将游鱼刻画得惟妙惟肖,形神毕现。”
徐云道:“长歌,我有一个侄女,芳龄十八,你要不要?”
李惟道:“好你个徐云,竟然想要抢我的女婿!”
“什么叫你的女婿?人家又没答应娶你的女儿。”
“徐云你信不信我一口文气宝剑喷死你?”
“你以为我就没有吗?”
众人忍不住大笑,空气中充满了欢快的气息。
这时,却有人盯着纸上的文章微微皱眉,说道:“这篇文章所描述的是翘英潭的景色,可是为什么我觉得有些悲怆?有种颇为凄冷的感觉。”
众人都是一愣,上次仔细阅读,随即都是纷纷点头:
“不错,我也有这种感觉。”
“这文章有些凄冷,让我感觉有些忧伤。”
徐云笑道:“你们才看得出来吗?这篇文章不仅写景,而且写情啊!”
“写情?”
“哪里写情了?”
“徐县令,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只有景啊!”
众人均是诧异道。
徐云却看向面带微笑的李长歌,说道:“此文虽只描述景色,却将景色刻画得凄凉,因此读起来感到有些凄冷了。那是因为长歌将要离开清河县,心中有所不舍。此文不仅写景,亦是写离别之情。”
经徐云这么一讲解,众人才恍然大悟,感叹李长歌的才华。
“原来如此!难怪我总觉有些凄凉。”
“虽无一句写情,然而却通过环境表现出不舍之情,好个李长歌,太妖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