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阁一分为二。一依然叫内阁,把自己的眼光给朕放到税收、民生、生产、教化之事上来。黄阁老三次上书乞骸骨,朕三次慰留。内阁事务繁杂,朕也觉得缺人,安顿廷推吧。”
朱由检没有等到他们消化,接着说:
“原本用兵、征讨、防务、后勤一概事项,成立军部。也设在内阁旁边吧。”
在众人不解、震惊的心态中,朱由检继续说道:
“关于军部,我尽量说的通俗一些。帝国的军伍设置、边防态势的布局、战争的发动以及战区内民生统筹,均由军部但应。重新设立后,”朱由检顿了顿,
“内阁为内政之首,军部为防务之首。”
又是周延儒站了出来:
“皇上此事兹体甚大,应交由大朝会三论。”
朱由检看看他:
“朕以为不用。”朱由检看看他,
“卿是万历四十一年状元,二十一岁便高中,以周卿家的聪慧和这十几年宦海经历,觉得大朝会现在如何?”
朱由检也清楚,这不是周延儒的问题。这已经是任何一个朝代到了晚期的通病。每一个人都习惯于将事情放在集体讨论这种形态下,要么让事情不了了之,要么把水搞混从而浑水摸鱼。周延儒估计是看到了孙承宗在现场,才有如此的提议。
搅和了浑水就像想躲清闲吗?
“军部首辅不用廷推,孙承宗。”
孙老头微微躬身。
“朕知道这个位置不是个好位置,也知道你年事已高,原本应该荣归故里,颐养天年。但国是纷扰,朕希望你能出任这个职务,给朕先顶上五年。在你当做首辅的五年,朕给你三个便利。”
“五年期限,无论何地何处战败,不易军部首辅。”
“五年期限,无论何人何将失职,不易军部首辅。”
“五年期限,首辅以下,由你提议编制军部辅臣。”
再此之前,孙承宗只是觉得当今圣上可能是因为有信王之一阶段的体验,对国家的认识和危机的感觉要略强于被圈养在皇宫的皇帝。他也有点意识到,这位圣上应该会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内增强武人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实力。可是根本没有想到,这位皇上改变的心意和魄力会到如此的地步。
皇上的话都已经说到了这个地步,孙承宗连忙含泪下跪:
“臣遵旨。”
到了今天,孙承宗身上的皇家陆军官校山长和新成立的军部首辅的职务,将这个已经快要被边缘化的人物又重新拉回到了明朝的最高政治中心。
这时候朱由检回头对周延儒说:
“今天两件大事,一是内阁地点和职务变动,另一个是成立军部。以周侍郎为主,三十日内完成部会变动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