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方运提笔。赵红妆就唰唰几笔画了出来,那家仆连连称是。
方运仔细一看,这赵红妆的画道至少是一境大成,直逼二境。
“我这就去取玉佩。然后去京城衙门”赵红妆道。
“不,应该先去一趟明知书院,翻找王正英的行李。”
赵红妆立即明白,道:“那我也让人给王正英报个信。”说完匆匆离去。
不多时,赵红妆回返,把玉佩交给方运,然后一起前往明知书院。在路上的时候,赵红妆让人给明知书院的院长传书。
而方运也传书给远在大源府的王先生。
夜色已深,马车在明知书院门前停稳。
方运与赵红妆前后下车,就见七八个老先生正站在明知书院门口。
那些人一起作揖道:“见过大长公主。”
“诸位不必客气。我只是随人前来,正主是方运。”赵红妆道。
“方运可是江州方运”众人惊讶地过来。
方运一拱手,道:“正是在下。王正英乃是我老师之子,听了他的事后,我感到蹊跷,详细询问才明白。这可能是一场误会。”
“哦是何误会”院长问。
“他的家仆详细描述了那玉佩的形状,与我送给王先生的玉佩极为相似,应该是正英兄拿错了。听说正英兄所在的住舍已经封闭,我进去找找。或许能找出那枚玉佩。”方运道。
书院的众人相互看了看,最后院长一叹,道:“既然是误会,那就请方文侯入王正英的住舍一观。或许能找到那玉佩。”
方运在院长的带领下进入王正英之前的住舍,果然“找到”那枚极其相似的玉佩。
方运道:“正英兄因为被人诬陷,一时语无伦次。所以把这玉佩忘记了,等他见到这枚玉佩,必然会清醒过来”
“或许如此。”院长含含糊糊说。
随后,方运和赵红妆连夜赶到京城的知府衙门,随后麻烦秦知府深夜升堂,又去请被盗玉佩之人,正式审理案件。
知府大堂内站了一些衙役,十几颗夜明珠照得大堂犹如白昼。
秦知府端坐在主位,副位有一位京城刑司的官员,而方运与赵红妆坐于一旁。
一个双眼通红、头发凌乱的黑衣举人站在大堂,目光清澈,但似乎还残留着一丝疯意。
众人静静等了一刻钟,就听外面传来匆匆的脚步声。
一老一少走在最前面,年轻的身穿深蓝秀才服,而年长的身穿黑色举人服。
那老举人进了大堂也不管上面坐着一位翰林知府,一边扫视大堂一边问:“方镇国何在”
方运起身,微笑道:“方运在此。”
那老举人大喜,道:“三千两银子我们不要了,但请您亲笔写一篇陋室铭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