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车到南州,在一家稍显老旧的居民楼时见到冉仲琳。
侯沧海第一眼见到冉仲琳,便觉得此人可靠。这没有什么道理可言,纯粹是直觉。但是作为企业掌舵者,可以依靠直觉,同时还得辅以制度,用制度来“观察人”和“管理人”。
“冉仲琳,听你的名字,应该是少数民族吧。”侯沧海坐在冉仲琳对面,与之交流,仔细观察其行为和语言表情的细节。
“侯总说对了。我祖上曾经当过白杆兵,跟着秦良玉打过仗,死在浑河。”冉仲琳有三十六七岁,岁月在其脸上留下了难以抹灭的痕迹,眼角有了鱼尾纹,皮肤也不如年轻女子那般鲜嫩。但是其身形还是很挺直,一举一动显得很有韵律。
听到“浑河”两个字,侯沧海肃然起敬。
侯沧海读大学之时的老师最喜欢石柱土司秦良玉,常常在课堂上讲秦良玉,数次讲到浑河之战,讲到后面,总是气得摔粉笔,摔起来就止不住,害得后一节课的教师无粉笔可用。
浑河之战发生在天启元年,也就是1621年,沈阳被后金急攻,一支由川浙兵组成的援辽大军推进到浑河,欲与沈阳城内的明兵对后金兵进行夹击。浙兵是大名鼎鼎的戚继光训练出来的部队,川兵就是秦良玉麾下土司兵组成的白杆兵。
具体战争的指挥、前因后果暂且不谈,只谈白杆兵的战斗过程。
八旗骁骑数度向白杆兵冲锋。这些土司兵人殊不畏死,组织严明,使用的是上带长刃下配有铁环的奇怪兵器,殊异平时明军,使八旗军极不习惯。精锐红巴甲喇军经恶战被击败,退却下来。后金兵野军向来自认为天下无敌,在野战中鲜尝败绩。被白杆兵野战击败,八旗军上下震惊。
骑兵不敌,努尔哈赤调步兵增援,白杆兵也不畏生死寸土不让。白杆兵连续击退八旗强劲的步骑猛攻。
八旗劲旅在白杆步兵抗击下死于枪弩者数千人,后继骑兵也被打得纷纷坠马。据《满文老档》第117页记“明之步兵,皆系精锐兵,骁勇善战,战之不退,我参将一人、游击二人被擒。”
战斗结局令人扼腕叹息:后金李永芳找到被俘明朝炮手,亲自解开捆绑,人赏千金,用来攻击白杆军。发炮无不立碎者。经过激烈交锋,白杆军饥饿疲劳,难以支持,全部被歼灭。
“这一支白杆兵居然毁在明朝炮火下。”每次谈及此处,老师就扔粉笔。
此时,眼前女子冉仲琳的祖先曾经参加过浑河之战,这极大增加了侯沧海的信任度。
冉仲琳道:“听吴琳说,你也练过拳,水平还不错。这里有几幅拳套,我和你在客厅交交手,免得你心里无底。”
侯沧海正有此意,也就没有假意推托。他在客厅里戴上拳套,与冉仲琳面对面而站。冉仲琳脱下了外套,被衣服遮住的好身材显露出来。她用拳套碰了碰对方的拳套,道:“得罪了,我会全力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