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无漏

作者:地黄丸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也不知道究竟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也没有人知道这样危险的对峙会不会走向彻底失控!

或许经过一番博弈,大家各取所需,相安无事,也或许……

张紫华赴任时,安子道曾单独接见过他,却少问扬州有无遗才,多问民生凋敝,安乐与否。现在想来,皇上应该已经认识到扬州的局势之复杂,所以对他稍加提点,希望他能够在拔擢贤才之余,多加留意局势的动态。只是怎么也想不到,刚来扬州没多久,就遇到竺法言和都明玉正面对垒,双方都不肯罢休的棘手事!

佛道若乱,扬州必乱;扬州若乱,国本动摇。到了那时,悔之晚矣!

“求大中正为小人伸冤!”

高惠重重磕头,脆弱的皮肤包裹着的头骨,和坚硬无比的楠木地板发出死命的碰撞声,仅仅三五下,肉眼可见的血迹渗在楠木的肌理中弥漫开来。建造雨时楼的楠木从益州运来,最是珍贵,所费何止百万,贴得近些,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如今这清香里飘荡着鲜血的腥气,不知是不是种讽刺?

张紫华没有像方才质问陆会时那样的声色俱厉,语气平缓,表情淡然,宽厚的手掌放在平滑的案几上,挺直了身子,道:“陆会,可有这样的事?”

陆会也没有再次慌张失措的下跪,淡然自若的站起身,拱手道:“此案错综复杂,双方各执一词,下官并没有定谳。只是那日高惠咆哮公堂,不听劝阻,所以才略施薄惩,以儆效尤。大中正明鉴,若是真的因诬告罪而获刑三十杖,区区几日,他怎么站得起来,哪里还有力气跑到雨时楼中攀咬他人?”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张紫华和陆会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充分演绎了楚国官场的潜规则和为人处世的技巧。

都明玉第一次发难,主要是针对竺法言的清名,与钱塘县有关的不过是百工院的匠户,张紫华知道陆会必定有应对的法子,所以故作恼怒,只是恼给外人看的罢了。陆会心领神会,诚惶诚恐的样子给足了张紫华官威,也博取了别人的同情心,两人不用说一句话,就联手把这件事糊弄了过去,留着竺法言去和都明玉作正面对抗。

第二次,也就是高惠的出现,牵扯到奸污、伤害和三人命案,告的是枉法、包庇、官私勾结,已经不是说两句话糊弄一番可以交差的了。因此张紫华不露喜怒,以上位者的城府和姿态来问询此案,自是要公事公办,不再给陆会狡辩脱身的机会。

陆会深知这一点,同样公事公办,话语里说三分,藏三分,还留三分余地,首要之务,必须把自己摘出来,洗干净,绝不能被和尚们拉到淤泥里等死。他心中其实有点后悔,当初仓促接到报案,没有仔细思索利弊,又被大德寺的人灌了几勺子米汤,冒然打了高惠三十杖,将他逐出大德寺。本想着一个农户家的小娘,无权无势,事后让大德寺安排人去处理一下,恐吓几句,给点钱财也就打发了。毕竟牵扯到妇人名节,又是说了亲事的待嫁之女,高家人应该也不愿意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