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左中军参军,率众御敌,终成大业。期间,徐佑的曾祖,也就是徐湛的父亲徐潳,三定江南,为楚国定鼎江东立下了不世之功,所以徐湛在信里发牢骚说“非吾父,只知屠牛、盗驴、贩盐的无赖子如何得天下”。
这话也不能说全是吹牛,但听在安子道耳中,无疑比真正的谋逆更诛心。没有皇帝喜欢臣下总将过去的功劳挂在嘴上,那样既显得主上无能,又显得臣下怀有怨望。很多时候,一人乃至家族的荣辱兴衰,都在人主的一念之间,从安子道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起,徐氏的命运其实已经注定!
徐佑心中苦笑,他这位祖父性子暴躁,远没有曾祖的处事智慧,带兵时动辄打骂士卒,朝堂上也常常和同僚起争执,不怎么懂得机变和妥协,回乡后又不甘寂寞,极有可能在和友人的书信往来中发发牢骚,宣泄不满。
都明玉应该没有撒谎!
“不过,得到信后,安子道并没有立即惩处徐湛,而是先将王洮从徐州调回金陵,改任御史中丞,不久后有人举劾王洮于徐州和江州等地多占山泽,有违规制,且纵子行凶,御下不严等等罪名,敕下廷尉狱问了斩刑。”都明玉冷冷道:“另一方面却派内臣到义兴抚慰徐湛,赐鼓吹一部,马匹、锦缎、金玉若干。令祖尚以为皇帝回心转意,做着重回中枢的美梦,结果呢?”
王洮和徐氏是亲家,徐佑的十一叔、虎跳将军徐梓娶得就是王洮的女儿,与徐湛相识数十年,交情莫逆。正因如此,徐湛才和他口无遮拦的大发牢骚,想必王洮也随之附和说了些大逆不道的言词,被安子道寻个借口砍了脑袋。
“主上若要问罪,一纸诏书,即可诛了徐氏满门,又何苦让太子动私兵,搞的满城风雨?”
“安子道,只是他不愿背负屠戮功臣的恶名,或者说不愿意因为徐氏得罪了江东本地豪族。虽然他早有解决门阀士族的打算,却还没到动手的时机,不想引得诸姓警觉,乱了章法。所以暗中隐喻太子,让他自以为明白了皇帝的心意,然后假借西狩,委以国政,任太子放手施为。太子忌恨徐氏多年,得到这样的机会,既能一泄旧愤,又能博取皇帝欢心,那还会细细思索其中利弊,更听不得人劝,当即和沈氏、天师道联手,灭了徐氏满门!”
徐佑久久没有做声,之前许多蒙昧不明的疑问这会得到了答案。安子道此乃一石三鸟之计,先借太子的手,灭了徐氏,然后又借徐氏惨案的物议非非,趁机打压太子,再者又把天师道拖入泥沼,动摇了其在江东世族中的根基,不动声色间,或灭或压或拖,除去了三个心头大患,这等厉害的手段,想来应该跟那位黑衣宰相竺道融脱不了干系。
都明玉叹道:“太子自以为这事办的果断利落,纵然会担些骂名,失些士大夫的心,可只要让安子道满意,这些都不是大的问题。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义兴刚刚杀的血流成河,安子道却半途回銮,诏令太子不得妄动刀兵,并严密保护徐氏子弟——当然了,沈氏的刀太快,杀了三天,仅余你一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