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先的国家,就应当专注于发展技术,提供装备;资源丰富的国家,应当专注于提供资源;像中国这种技术落后而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就应当专注于从事加工工业。从国外进口设备和原料,利用中国的劳动力进行加工之后,再卖到国外去。
至于它的理论基础嘛,用的是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是18世纪末的英国经济学家,名气很大的。”
徐海皓道:“何部长说得很对。就这个理论,我们社里还专门请于建教授来讲过呢,他是目前国内搞全球大循环理论的权威。他给我们举了一个亚洲四小龙的例子,据他说,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就是全球大循环理论的成功应用,这四小龙在经济起飞之前,一无技术,二无资源,三无资金,只有劳动力比较便宜。
它们便采取了大进大出的贸易方式,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在本地加工之后,再出口到国外,自己只是作为整个全球经济循环中的一个环节而已。于教授认为,中国也应当走这样的道路,应当把精力主要集中于大进大出型的加工工业,不要好大喜功,去搞什么装备制造业。”
徐海皓把何飞叫作何部长,是因为何飞在汉华重工的职务是销售部的副部长,在此前林振华已经向徐海皓介绍过了。
“这不是胡说八道吗?”听到徐海皓说的这些,韦东齐不客气地评论道,“我是搞技术的人,经济上的事情我不懂。但是,搞装备制造业怎么能说是好大喜功呢?咱们这么大一个国家,不搞装备产业,将来难道连一台机床都要进口?不说别的,万一人家卡我们一下脖子怎么办?”
徐海皓笑道:“韦处长,你这种想法,叫做冷战思维,已经过时了。现在时兴讲新思维,讲全球一体化。世界都是一体的了,不用担心别人会卡你的脖子。”
“这是谁说的!”韦东齐眼睛立起来了,“什么叫不卡脖子,我们想引进一台高精度的机床都办不到,什么一体化……”
“老韦,徐记者跟你开玩笑呢。”林振华拍拍韦东齐的手背,示意他淡定一些。林振华从徐海皓的语气中能够听出来,他并不赞成他自己说出的这些观点,他的语气是带着几分揶揄和无奈的。
8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知识界对于这个世界有过太多美好的想象,大家坚信,所有的错都是源于中国不够开放,只要中国愿意把牙齿拔光,向世界展示出一个人畜无害的小白兔形象,世界列强就会敞开温暖的怀抱来欢迎中国。
当然,有这种想法的,并不仅限于中国的知识分子,苏联人对此的迷信更甚于中国。作为一名穿越者,林振华知道,在几年后,苏联将彻底实践这种人畜无害的思路,但是,西方并没有如当初承诺的那样给予解体后的苏联以经济和政治上的支持,相反,它们趁着俄罗斯虚弱的时候,把北约一直东扩到了俄罗斯的边界,并且大力支持俄罗斯民族地区的分裂势力,意欲把俄罗斯肢解成无数的碎片,使其永远不能再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