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共享经济

作者:大西瓜真甜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亿元。

如果只看这个数据,“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算不上太惊艳。

但是,看一看小黄车对于超人业务整体拉动,即使亏钱也值了。

小黄车上线两周,超人app新增会员3000万,200万vip会员,带来流动资金60亿(付给厂家40亿尾款),营收更是突破历史记录。

3月份,超人出行营收5亿,超人外卖营收4亿,超人会员营收4亿,共计13亿。

全年营收有望突破百亿。

按照三十倍的市盈率计算,年底估值能超过500亿美元。

各路风投机构,如过江之鲫,纷纷上门,托关系,找人脉,力求上车。

传统企业的市盈率不过是2-5倍,互联网企业却有20-50倍的差距。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后者的边际成本等于零。

突破一定的界限后,服务一千万用户和一个亿用户,成本上没有太大变化。

一片纷纷扰扰中,关煌来到了北京。

出了机场之后,他亲自试骑了小黄车,感觉还不错。

虽然是有很多需要改进地方,但是,比起前世来说,好的不止一点半点。

“共享单车”三大致命缺陷:硬件成本烧钱、运营成本过高、价格战下微薄的收入……

在关煌的提前准备下,得到很大改进。

1)因为背靠超人平台,前世令人头痛的运营难题,基本上被解决。

城市经理下面无数外卖骑手,只要给钱,管理、维护的难度并不大。

2)缺乏竞争对手,没有惨烈的竞争,垄断之下,营收方面还算过得去。

全国实行浮动收费,发达的地方高一点,落后地区少一点。

3)考虑到公共骑行的特点,小黄车制造之初就要求“皮厚肉燥”,要耐操,至少维持3-5年的运营时间。

……

多管齐下,本来只是一个噱头的“共享单车”竟然散发出新的魅力。

关煌甚至想,“小黄车”会不会真的成为超人出行的完美补充方案?

他之前只是想着利用一把,没想过深耕细作。

现在来看,或许真的有搞头。

骑过“小黄车”之后,关煌特意找了一家有“共享充电宝”的店铺,扫码试用。

“老板,这个东西好使吗?”

“还行吧,挺方便的”,店铺老板接过关煌递来的烟,点上吸了一口。

关煌一边充电一边问,“挣钱吗?”

胖老板眯着眼,“你是……”

关煌装作不好意思笑笑,“那个,我们公司也想做这个东西,先做个市场调查。”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